孙中山三大革命政策(2)

时间:2011-12-30 23:28来源:鑫报 作者:余贤杰 点击: 载入中...

  具体地说,《宣言》中,一方面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得出了“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的根源”的正确结论。同时,《宣言》提出了新的革命纲领:“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所得而私也。”“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可见,这种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已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是和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基本一致的。正如列宁所说,“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实的民主主义。”(《列宁斯大林论中国》)这说明,孙中山在革命道路上发生了质的飞跃。从此以后,孙中山才做出了更加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来。
  于是,孙中山成了反帝的勇敢战士。他这样教训帝国主义侵略者:“上海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我是这个领土的主人,他们都是客人。主人行使职权,在这个领土之内,想要怎么样便可以怎么样。”同时,孙中山还气愤地说:“至于亚洲的民众解放运动,更是应该当作反叛事业。这种思想在欧美一切特殊阶级的人都是相同的。所以他们用少数人既是压制了本洲和本国多数人,更把那种流毒推广到亚洲来压制我们九万万民族。要我们九万万的多数,做他们少数人的奴隶,这真是非常之惨酷,真是可恶已极。”不仅如此,最后孙中山还明确地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者是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最凶恶敌人。他说:“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可知中国内乱,实有造于列强,列强在中国利益相冲突,乃借手于军阀,杀吾民以求逞。”“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族,其目标皆不外反对帝国主义而已。”
  1924年,孙中山指示创办黄埔军校,军校在建立革命武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对巩固广东革命策划地作了重大贡献。1924年10月,孙中山平息了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商团叛乱。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成了一位坚定的人民民主革命者。这时他已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提出了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他清楚地认识到“夫美洲之不自由,更甚于专制国”,因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因此,孙中山痛斥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假民主:“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代议士,有钱就卖身,分脏贪利,为全国人民所不齿。”正因如此,孙中山表示要建立一种“驾乎欧美之上”的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人民共和国”。他说得对:“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
  正当孙中山在革命道路上向前大步迈进之时,令人十分悲痛的是,1924年10月下旬,冯玉祥将军电邀孙中山北上赴京“讨论国事”。由于长期的艰苦斗争,加上从广州到北京的路途劳累,孙中山终于积劳成疾,不幸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患肝癌不治逝世。临终前,孙中山立下三份遗嘱,一是国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地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第二个是家事遗嘱,第三个是致苏联政府的遗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全国人民化悲痛为力量,形成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宣传活动,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够不断地随着时代的潮流而前进,不断地靠近人民和不断地从革命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因此,他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革命学说。孙中山自己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又说:“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正是这样,毛泽东对他评价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新民民主义论》)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CCTV2017年度三农人物推介活动 报 名 表
  • 苏宁提前鸣枪截流双11 兰州地区三天斩获近5万订单
  • 王治伟摄影作品
  • 金鑫摄影作品
  • 姚佳秀摄影作品
  • 李燕华摄影作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