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杨家村菜地里崛起新商圈

时间:2011-12-31 16:19来源:鑫报 作者:许丽 点击: 载入中...
城市记忆系列报道之四十五

西安杨家村菜地里崛起新商圈

  

  “那时候是大片的菜地,我父亲一大早挑起菜担子,步行到城里卖菜。”来兰务工的杨德子还记得这样的画面。当时,明德门小区一带全是杨家村村民的菜地。那时候,村里只有一条老街,两边都是高高低低的破烂瓦房,或有一些破草庵。而现如今,房地产商在此开发楼盘,杨家村的菜地里升腾起了新商圈。
  杨家村,据说有一多半人姓杨。听村里老辈人说,最早只有一户杨姓人家居住,不知道是逃避战乱,还是天灾或人祸,明末的一天,这户人家来到距离城墙约5公里地的地方扎下了根,从此开始了现代杨家村的历史。
  “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村里很多人买了电视,12英寸的海燕牌黑白电视,几乎每家一台。”杨德子得意地回忆到,那时候土地分到了户,村里脑子灵活的人开始办工厂,“在公社有正式工作的人也开始‘下海’了”。
  到了90年代,杨家村的菜地开始被大规模征用,建起了现在的明德门小区。村民每家都分到了一部分补偿费。似乎是一夜间,房子越盖越高,老街日渐狭窄,繁华街道出现了,夜晚热闹了。
  没有了菜地,杨家村的“品牌”——挂面已被满街的方便面取代,杨家村的菜农摇身一变,成了“房东”。他们都将自家的客房、门面房出租,每月收取房租。除此,或自家还有其他营生。
  杨家村的发展和房客息息相关,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杨德子还记得那时候,附近大学的学生突然都拥到村里住了,很快,饮食、网吧、书店、美发店等配套的商业、服务业都发展起来了,到2000年左右达到一个顶峰。这一时期,租住房客的主要人群是大学生。2000年以后,大学城建起来了,国家不准大学生在校外租住了,村子里的学生开始减少,外来务工者越来越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成了构成房客的主要人群。
  房客栖身的砖混小楼房,一家挨着一家,一间套着一间,一层压着一层,全部向外出租。村子里的菜地逐渐被城市化“吃掉”了,村民只剩下老祖宗留下的宅基地,他们不懂房屋建筑规划,不懂采光通风消防设计,只是不停地盖房子,老街变得狭窄,新街开始凌乱,只能看到歪歪扭扭向上“长高”的楼房间露出的一丝天空。房多,人就多,农村进城打工的小商小贩们操着南腔北调,露出城里人没法理解的喜气洋洋。清晨,一栋栋似鸽子楼的房门打开,走出无数红男绿女,在路边顺手抓一点早点,急匆匆地奔赴单位、学校;夜晚,或辛苦或满足的人们从新街南北两个村口拥入,在街边小店胡乱填满肚子,很快消失在村里的大街小巷,住满村里的阁阁楼楼。
  冬日的下午,飘着雪花的寒冷并不能封冻杨家村来往人群的热情。2元店的促销声一声盖过一声,油炸饼和烤鱿鱼串的香味混杂在空气里,脚下,从菜市场流出来的污水染得刚落住的白雪突然污渍一片,人群中有人问:订票了吗,啥时回家过年——年味正在变浓,据说,新年时,街上的人会少一些,因为打工者和大学生都要回家过年。
  杨家村的周边,那个“明珠”入驻了,这个“花园”封顶了,朱雀大街贯通了,长安南路日夜人流不息了……房地产商在此开发楼盘,打出的广告说:东有曲江、西有电子城、北有小寨、南有长安,那里成了升腾的新商圈。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菜根摄影作品
  • 西北大菜
  • 大田改大棚 菜农买粮吃
  • 为城里人种菜 为城里人开车
  • 大田改大棚 菜农买粮吃
  • 为城里人种菜、开车-榆中西坪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