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心化是城镇化历程中的阵痛

时间:2011-12-31 16:13来源:鑫报 作者:杨景玉 翊水 点击: 载入中...
农村空心化是城镇化历程中的阵痛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魏明孔

农村尤其西部地区出现空心化,已经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改革开放已步入“而立之年”,城乡二元结构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变,近年来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后,在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家庭生计维系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其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子女不得不常年留守在农村,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据专家研究表明,这些留守的孩子中,一部分因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照顾、过早分担家庭生计负担而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会存在潜在的家庭教育断裂而引发其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缺失、学习无助、内心孤独等社会问题。而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辛苦了大半辈子,本来正在享受天伦之乐,需要在精神上得到安慰,生活上得到照顾。而现在的情况是,一些老人除了打理家务、从事生产照顾好孙辈外,其邻里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年龄相当的老邻居或到县城居住或在省城生活,这无疑增加了留守老人的寂寞感与无助感,老有所养已经成为一句空话。留守在农村中的老人和儿童,无疑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涉及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无数农村儿童的未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或者说是能否真正实现城镇化或现代化很难回避的问题。这需要政府的重视,舆论的重视,全社会的关注,也要引起已经在城市打拼的农村留守者亲人的重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现在大量的青壮年农业人口到城市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其中包括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改变子女的生活生存状态,其健康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城市奋斗的农民工一族,将赡养老人和教育子女的任务不得不由老人代替自己完成。与此同时,那些在城市中的打工族,也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思念家乡亲人的苦楚。这使得留守者与在城市奋斗者的精神压力不断加大,使得留守儿童因为教育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而难以融入将来城市生活的主流。关注民生已经成为执政者的理念,当然要关注包括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及儿童的衣食住行、养老、医疗、教育等日常生活的生存状况。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承诺,要让老百姓生活的幸福、生活的有尊严。那么,在具体落实中对于留守在农村中的老人、儿童是全社会尤其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现在,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尤其西部农村的投入,使得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在就医、养老方面有所依托;儿童在就学、教育、安全等方面有所保证。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要向农村尤其西部农村倾斜,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中国社会稳定的文化心态和政治生态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这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时期,以平衡各方面利益,使人民真正享受经济社会成果的体现。

  尽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社会现象,而这也说明了一个令人鼓舞的事实,这就是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农村空心化正是城镇化历程中的阵痛。涌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和依然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儿童,正在为我国的城镇化作出令世人感动的贡献,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注。只要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空心化的农村,是可以成为开心化的农村。

  精彩观点

  ◆尽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社会现象,而这也说明了一个令人鼓舞的事实,这就是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农村空心化正是城镇化历程中的阵痛。

  

  ◆涌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和依然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儿童,正在为我国的城镇化作出令世人感动的贡献,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注。

 

城市化的过程必然伴随农村萧条
 
包晓霞
从社会学讲,城市化过程必然伴随着农村的萧条,没有农村的萧条就没有城市的繁荣。鑫报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社会学研究里面所触及到的问题,但是要想把它真正做成留给历史的史料,上升为一个大的课题可能还需要在整个结构上做一些比较细致、深入地考察,特别是在系统化方面和分层次方面进一步详细探讨,这样,我们得出来的结论对当前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特别是以农村作为一个出发点来做的中国社会结构的调整,农村在大变迁的过程中,农民、农业、农村,就是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可以给政府提供意见,发挥一些积极的作用,要从现象里概括出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更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时候有科学的依据。

  那么这样一个过程,农村的变迁应该说是一种农村优势资源的迁出。我看到鑫报的报道从结构,从现象,从农村空心化表现的种种现象,然后深入到农村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结构性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还有农村分工的变化,农民经营行为的变化,以及农村转向城镇化的种种变化还是有一定的深度。这件事情本身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为它所体现的是整个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转折点。有一位日本经济学家写了一本书,叫中国经济的拐点,那社会发展有没有这样一个拐点,有没有这样一个转折点呢?我个人认为有这样的转折,这个转折点就是农民群体在向城市化转变的过程中,所占比例达到一定数额是非常重要的拐点,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为农村人口向城市化要迁出会引起资源的重新调整,一方面对城市的经济繁荣和城市的扩容有一种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闲置的农村资源需要重新调整,我们从各位记者的调研报告就可以看出来。这个调整一方面是通过市场的机制进行了调整,比如说土地的集中化,有一部分人可以把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耕作。另外,我们也看到了通过政府行为的公共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公共服务方面的集中使用,还有居住的集中化。

  省社科院社会所所长  研究员

  精彩观点

  ◆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发展问题、农民的出路问题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城市化的目标就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樊元

在30年以前,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是很突出的,当前甘肃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很突出。因为走出城关区,往东、往西、往南、往北,大概 走上50公里就可以看到农村的影子,它和城市的繁华完全不一样,这是社会的现实。现代化建设,城市化的目标就是要逐步消除 城乡二元结构。这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上,因为从深层次来说,城市的人接受的是优质的教育,农村可能相应的这种资源比较缺乏,比方说 城市的人有基本的社会保障,而农村的人现在这种保障相应比较缺乏。

  从鑫报一系列的报道中也反映出,新一代的农民和传统的农民是不一样的。首先从身份上看,他们还是农民,但是从目前他们所从事的 工作和农业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其次,观念上也不一样,他们向往城市生活,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新时代的农民更是如此,他们不愿做一 个传统的农民,甚至说不愿意做一个农民,但是因为户籍的限制,他的身份还是农民。第三,从根本观念来说,他们紧追的还是城市青年的观 念。所以说,他们和传统的农民是不一样的。

  针对这种社会现实,樊院长说,城市化不能理解为狭隘的城市化,并不是说鼓励农民全部进城来,这不现实。因为城市有城市的矛盾,虽 说城市发展了,但是城市改革的问题矛盾凸显。比方说城市的就业问题,比方说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这些也只不过比农村好一点而已。在这 种情况下,怎么样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别呢?樊院长说,现在的高房价很少有农民能买得起房,那甘肃的城市化该怎么样搞?城乡二元结构 怎么变?中央政策很明确,鼓励农民建房。可以把现在农村的土房屋变一下,在农村建小楼,建单元楼,这样的好处一个是解决了农民进城的 欲望,第二是农村的集约整洁达到了,第三是土地节约了。

  甘肃的农民大多数虽说已经吃饱了肚子,但普遍手中缺钱。钱从哪来?如果还是从事原来传统的耕作,正如我们的调查报告所写,种粮食 不赚钱。那么农民怎么样才能有钱花呢?樊院长说,这就要改变传统概念,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在根据市场需求来种植 作物的同时,将富余劳动力合理安排,以工、农、商的方式全面推进。

  西北师大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精彩观点

  ◆ 城市化不能理解为狭隘的城市化,农民可以在农村建小楼。这样的好处第一是解决了他们进城的欲望,第二是农村的集约整洁达到了,第三是土地节约了。



解决“空心化”的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
 
魏幼义
“空心化”问题非常普遍,现在已从“三农”问题变成“四农”问题,在“三农”之上又加了一个农民工。 

  农村空心化的问题现在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我个人认为,造成“空心化”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缓慢, 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农民需要大幅度的增加现金收入;其次,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同时,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较 弱。这其中,核心还是农村的经济水平。

  魏幼义指出, 目前,“三农问题”已变成“四农问题”,在三农之上又加了一个农民工。在四农问题上均出现了空心化的迹象。这几年兰州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迅速,永登县在这方面搞得比较好,就是往外大量输送劳工,主要是青壮年。但是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比如 在农忙时节干活的都是老弱病残,靠这些人带动农村经济是劳力不足的等等。

  针对“空心化”调查,魏幼义提出相关建议。省内各个地区的情况都不一样,范围涉及太广,往往难以把握。能不能就兰州市各个县 区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展开一个专题调查,这样既能节省大量的精力,同时也能把这个课题做深、做透。

  魏幼义表示,鑫报把“农村空心化”这个课题提出来进行调查,是兰州地区纸质媒体的一次创举,很有意义。 目前,“空心化”这个课题 已给科技局报了软课题研究。以此为内容的系统的调研报告,必将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为兰州市下一步的立项和做深入的研究打好基础。

 

  兰州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精彩观点

  ◆ 解决空心化的问题,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空心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吴晓燕

作为媒体人,而且是专门从事三农工作的新闻人,我对这样的调查报告感到非常钦佩。城市化首先让我感觉到虽然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很快,与其说城市化发展吸引农村人来城市,还不如说农村的劳动力为城市化作出了贡献。

  其实,我觉得这种调查更大的价值在于把我们农村,特别是把甘肃落后地区的农村目前的现状摆出来,为我们的决策者、政策的制定者提供一些依据,我认为这个价值更大一些。农村的空心化,其实我觉得它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发达地区已经走过了一些路子,我们的地形、地貌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对于农村的空心化包括未来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应该怎样调整、发展要由当地的地域特色和生产方式决定,这个还有待于探讨。

  另外,农村的这种现状不是说现在才发生和被认识的,其实从这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来看,从新农村建设,从城镇化建设都提到了,包括关注民生,实行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这其实都是为农村的现状和推进城市协调发展制定的相关政策。我认为农村空心化未来更多的是去探讨现有农村的发展,因为城市化必定承载不了那么多的农村人,未来空心化都是为城市协调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我们是一个发现者,是一个再现者,能给各级领导提供一些情况,提供政策出台的依据,我们应该关心空心化以后农村的生存方式。

  我感觉空心化调查了现状,就未来的现状怎么样,把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是很关键的,作为媒体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这样更有价值。   

  《农民日报》驻甘记者站站长

  精彩观点

  ◆农村空心化及未来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应该怎样调整、发展,要由当地的地域特色和生产方式决定。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网络“钓鱼”,钓的就是你
  • 科技创新 活性吸收才是真吸收
  • 张近东:苏宁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三效法则”
  • 张近东斯坦福大学喊出“创业是一种终身的职业”
  • 任震英 是他规划设计了兰州城
  • 冬夏虫草的分级方法是什么?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