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成了“养老院”“托儿所”

时间:2011-12-31 17:07来源:鑫报 作者:沙莎 点击: 载入中...


                                  村子成了“养老院”“托儿所”
                                             ——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农村调查报告

 
  从九十年代初以来,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思想观念的转变,让很多有文化的农村人不靠土地生活,读书考上学校“跳出农门”的,自然不愿意再回到这里;村里的年轻姑娘找对象,要找县城周围的、至少是主要公路沿线交通方便的人家;村里的年轻小伙子也三五成群外出打工,挣了钱就在县城买房子安家。于是,由于缺乏带动农民长期、稳定、共同增收致富的产业支撑,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出现了人们所谓的“空心村”!  
  2010年春节,利用春节长假记者对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的农村空心化状况进行调查。

                                    90%青壮年进城务工
 
    此次的主要调查对象为武南镇元湖村和大河村十组这两个地方,其中元湖村共有430户1320人;大河村十组共68户268人。2009年元湖村和大河村十组村民经济收入来源分为农业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两个部分,农业收入主要来自于日光温室大棚果蔬种植以及粮食种植。而更大一部分的收入则来自于村民外出打工的收入。调查结果显示,打工收入能占到家庭经济收入总数的80%左右。

  在记者走访的两个乡村,农闲时全村20—40岁的青壮年几乎是全部选择外出务工,而留守人员多数为老人和孩子。在有着1320人的元湖村,农闲时的留守人员仅有200多人。很多人家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子生活,出现了“老幼配”的状况。有村民开玩笑称:“农闲时,村子里就像是养老院或是托儿所。”

  在大河村十组只有268人,65岁的村民王虎告诉记者,一般四五月份村子里最冷清,因为这个时间是农村最闲的时候,留在村里的人不到100人。农忙时,村子里40岁左右的外出打工者几乎是全部回乡收割,但年轻人中只有约50%的外出打工者回乡。春节的时候,绝大多数村民都会赶回来过年。

  尽管如此,在记者所调查的村子中,整户迁到城市的人家很少,常年不回村的几乎为零,因此村里很少有房子常年闲置。用当地村民的话说:“农民本身的职责就是种地,全家都去城里住,地怎么办?。”当然,也有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选择在城里买房,但这部分人数并不多。如:武南镇大河村十组全村的68户人家中只有少数的七八户人家在武威市、或者村子附近的镇、县买了房子,武威市房价约为平均每平米1800元左右,而武南镇的房价则会更便宜一些,因为武南镇主要以厂矿企业职工居多,所以很少有商品房出售,房价也仅为900元/每平米左右。

                                  春节买个手机给父母作礼物

  手机作为新时代高科技的产物,是在电信网与计算机网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最新移动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的结晶,有人称之为“第五媒体”,在农村信息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武南镇元湖村,大量村民进城务工,城乡生活差异逐渐缩小,无论是从经济条件方面还是从思想观念方面,拥有一部手机已经不再是件新鲜事了。全村手机用户量达到80%——90%,手机已经成为村民的主要通讯工具。手机的高普及率、移动性、便携性、互动性、服务的针对性,这些优点正是农村、农民对传播工具的需求。

  该村村民李晓建今年28岁,在武威市打工已有五年时间,每年只有春节和农忙时回家,和父母团聚或是帮着干点农活。这些年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消费观念,于是去年春节时他给父母买了手机作为礼物,他认为比起给父母买衣服买吃的,送父母一部手机更实用一些,一方面父母可以通过手机了解信息,另一方面,自己长年在外打工,父母有了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和自己联系。

  此外,记者所调查的两个村中,除了手机的高普及之外,其他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也基本完善,早已不再停留于道路修了没、电通了没有的初级阶段。全村的道路、供电、供水等方面都比较完善。

                             “跳出农门”  没人愿意再回来

  元湖村原来的几个村小学如今都合成了一个学校——中心小学,教学设施也比较好,可以满足全村学龄儿童的教育需求。全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如果仅算大专和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较少,大约为20——30人左右,这些人大学毕业后都会在城里找工作,没有人愿意再回到村里来。

  村民张武民就是这其中的一位,几年前考上兰州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就在兰州的一家广告公司找了份工作留在了城里,每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虽不算高,但也足够支付他的生活,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平日生活比较节俭,除了日常开销外,每月或多或少还能存一些钱,逢年过节还可以给父母寄一些回去,并不需要父母的接济。

  同样,在大河村十组,上过大学的年轻人也基本都在城里工作,并且可以独立生活不需要父母接济。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如今,那里的很多农村人即便是没有能力和条件上大学的,也会选择一个职业类院校学一门可以养家糊口的技能和手艺。

  但与此同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现在大部分农村孩子上学,在义务教育段的经济并不是十分困难,更有部分经济较为宽余的村民,为了孩子不惜多花钱而去择校。在孩子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的中学阶段,很多家长会送孩子去附近的县市上寄宿制学校。

                            文化生活匮乏  娱乐主要靠麻将

    目前,两个村村民获取信息的传统传播工具依然以电视为主,电视在全村的拥有量几乎达到100%,其主要功能是“消遣娱乐、打发时间”,农村受众观看的电视节目内容以电视剧、新闻居多。

  此外,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推进,加上该村大量村民外出务工,传统文化活动则逐渐萎缩。春节时的玩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还有唱戏、、灯会等文艺活动在农村越来越少。元湖村缺少自己的戏班子,但是过年时,村里偶尔也会邀请外村的戏班子来表演。同时,仍然有一些村民闲暇时会参加扭秧歌、耍社火等文化活动。而且在七八年前村里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室和图书室,并投入使用,但普遍存在利用率不高的情况。

  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得全村打牌、打麻将的情况普遍存在,农忙、农闲时,村里打麻将的人比比皆是,赌博的现象也存在,但并没有形成风气,大多数村民还是抱着消遣娱乐的心态,打麻将中的彩头也不高,一般就是几毛钱到几块钱不等。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在烟酒等方面的消费,这两个村子比较接近,普遍是选择10元以下的烟酒。据大河村十组村民侯禄山介绍,“一般村民抽的都是3元左右的烟,经济条件好一些的村民选择5元的兰州牌香烟;喝的是‘老村长’牌的酒,5元一瓶。也有人是喝七八块钱的雷台酒。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因为买不起好烟好酒,只是舍不得。”

  另一方面,因为元湖村、大河村饲养家畜的人家少了,多数村民过年是买肉来吃,蔬菜的来源则是全部来自于自家种植。

                                      农村资源亟需整合

    现在,相当多的乡镇县已经不再是过去农村的模样,大量农村人口不再依靠务农生活,许多人已经做工、经商十几年,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与城市毫无差别,“村”的概念慢慢开始淡化了。城镇化建设改变的是农民千百年的生活积习,展现的是一幅城市文明向城郊农村延伸的画卷。农村中的有知识、懂技术,甚至肯卖力气的青壮年来到城市工作,留下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儿童,村子几乎成了养老院和托儿所,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空心化”,毫无疑问,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分流农村人口,加速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都有巨大作用。

  如果“农村空心化”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造成农村居住的混乱,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等一系列的问题,将会给社会增添不安定的因素。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建议可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宣传力度,解放农民思想,提高农民素质。第二,加大政府职能,进行村庄建设改造。要拆旧建新,甚至拆新建新,重建新村,或者合并空心村,建中心村。第三,大力促进农村城镇化和集镇城市化。第四,建立农村宅基地的有偿转让制度。把宅基地纳入市场轨道,让闲置的宅基地可以通过市场转让出去,使现有的农村土地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减少因宅基地闲置而造成的土地浪费。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