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留村里 进城住楼房-七里河区阿干村

时间:2011-12-31 17:34来源:鑫报 作者:刘昌文 点击: 载入中...
户口留村里 进城住楼房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阿干村调查报告
 
大雪初霁的阿干村
 
  记者 刘昌文
  “丰年仅收半年粮,过年听不到猜拳声。”初春的阿干村,仍然树枯叶黄,一片荒凉景象。2010年3月2日,这是记者在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阿干村采访时了解到的真实情况。
  走在乡间路上采访,记者随处听到的是村民们在煤炭资源枯竭后的一种失落之声。他们向往城市文明,他们盼望村里的经济得到发展,他们希望大家的日子富起来。虽然如此,可以安慰的是在这块耕地毁环十分严重的土地上,年富力强的新生代农民走出山沟、走进城市,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城市里务工挣钱,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全村110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占全村所有经济收入的大半壁河山。务工收入,已是阿干村1178名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土壤贫瘠:丰年仅收半年粮
  记者来到阿干村,穿越绵延的盘山路,呼吸着清新空气。除了冻雪消融后清晰透明的溪水声,剩下的全是寂静。这个坐落在兰州南部18公里处的山区行政村,经历了20多年前阿干镇鼎盛时期的兴旺后,如今全村常住人口仅为303户、1178人、劳动力780人。人均年收入1500元。
  十多年前,一到春节,外出务工村民回乡,村子里还能热闹几天。然而,如今就算到了春节,村子里依旧沉寂。这种情况,有向四周村庄辐射趋势。
  3月2日,记者在位于阿干镇中街的阿干村村委会采访了该村党支部书记侯孝云。据侯孝云介绍:阿干村共有关子岭、中街、下河坝、苟家湾、东山寺等6个村民小组。目前,全村共有1712亩土地。以前,全村的农业收入主要是种百合和小麦。目前,百合种植面积150多亩,三年收一茬,全村共计20万元;小麦种植面积约为760亩,每亩种子为35斤,丰年亩产仅为200斤,按现在的市场价每斤0.9元计算,全村小麦总收入应为152000元。从以上数据计算可得:在雨水充足的情况下,阿干村全村百合、小麦(农业)年总收入为218000元(百合三年一收,平均每年收入为66000元)。
  但是,由于近几年兰州地区连年大旱,阿干村的小麦几乎收不回种子。如果按阿干村亩产200斤的丰年的小麦收成计算,全村小麦总产量仅占全村人均口粮的一半,干旱年份的口粮就可想而知了。
  全村收入:八成来自外出务工
  据侯书记介绍:最近几年,阿干村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在100人左右。今年,去新疆、兰州和阿干镇附近找活干的为110人。
  阿干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为两部分:40岁以上者就近打工,25岁以下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虎年刚过,就有60多名40岁以上的农民就近在当地的几家煤矿上开始干活,每人每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由于阿干镇的煤资源已枯竭,许多煤矿纷纷关闭,加之煤矿的正常维护、整顿和农忙季节,就近在煤矿上干活的人每年仅能干8个月的活。以此计算,村民每人每年在煤矿上的经济收入约为1.6万元,全村60人在煤矿上挣来的总收入为96万元;
  25岁以下的50多人主要在兰州的餐饮行业当服务人员或在一些商场、超市当保安,月平均工资为600元,一年当中除逢年过节有2个月时间在家外,约能上10个月时间的班。并且,这50人在城里务工时每月的房租约为130-150元。除去房租,25岁以下的年轻人每人每月的平均收入为450元,50人每年的总收入为22.5万元。
  另外,据记者调查:阿干村临街的10个家庭还能开办小卖部赚点生活费,有12个家庭的男劳力跑出租补贴家用等,这些收入约30-40万元。全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外出务工和农业收入,其分别为118.5万元和21.8万元,这两项的总收入为140.3万元,这也是阿干村全村一千多人的主要经济收入和最直接的生活来源。从这里得出,外出或就近劳务占全村村民总收入的84%。
  来自四个特殊家庭的数据
  祁培仁,以前家里有5口人。随着两个女儿相继出嫁,现在家里只有他们老俩口和小女儿3人相依为命。目前,祁培仁在阿干村村委会看大门,每月的工资为150元;小女儿在兰州的一家餐馆打工,每月工资800元。老祁告诉记者,两个女儿虽然嫁到了兰州城里,但由于她们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基本上无法接济他和老伴。现在,由于干旱少雨和当年开采煤矿,分给他家的土地“漏底”不保墒,无法耕种,只有靠他每月的150元看大门费和小女儿在餐馆打工挣来的钱生活。
  朱学勇,家中只有他和一个在兰州某中学上学的女儿。由于年老体弱,他家东山上的耕地都荒了,每个月仅靠100元的低保金艰难度日。女儿上学的费用和衣服,都是亲戚朋友和一些好心人凑的。在阿干村,象他家这样困难的有二三十户。
  今年72岁的余得渊,患有关节痛病。与老伴种了3亩地,每年靠这3亩地上种的小麦、洋芋维持生活。
  龚成良,一家6口人。本人在煤矿开车,每月收入2000多元;儿子就近跑出租车,每月收入1000多元。在这个6口之家,包括其他收入,每月收入超过了4000元。
  记者经过对这4个受访家庭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看出:家里人丁兴旺,是一个农村家庭走向致富路的重要方面。一家人,各自分工,务农的务农,外出务工的务工,达到了优势互补。并且,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有人外出务工与没有人去务工大不一样,外出务工挣钱是最为重要的方面。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一个农村家庭的经济命脉。对于土地贫瘠和一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来说,则更是如此。
  户口留村里 进城住楼房
  阿干村,甘肃资源枯竭地区一个典型的农村行政村。在地下资源储量源源不断地运上地面时,村子里车水马龙,红火一时。当地下资源挖光时,风光不再。并且,在开采地下资源时,土地也遭到了空前的破坏,留下了许多“后遗症”。
  目前,阿干村一些有能力有办法人的人搬到了兰州。搬迁进城从10多年前就开始了。阿干村党支部书记侯孝云说,以前,兰州的房子一个平方米仅几百元,本村10几户当时做生意的村民,家中经济状况稍好一些,就在兰州金港城等处买了10多套房子。1995至2000年之间,这些村民陆续搬到城里住了,他们的户口现在虽然还在村上,但他们很少回村居住。目前,村子里留下的大多为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按照村民的说法:“能人都外出打工挣钱了,村里的发展无法搞了。”
  在村中小路上,记者采访了一位姓李的老人。他说:“娃娃们进城打工了,本事大的人也进城了,本事小一点的在附近做点生意,留在家里的都是些既没有本事,又年老多病的人。”
  阿干村的出路在哪里?
  说起阿干村今后的出路,许多村民直摇头。对于以后如何发展,如何走向致富路?村党支部书记侯孝云也是一脸茫然。
  侯孝云说,前几年,省政协来了一位副主席在村里调研。这位副主席调研后说,根据阿干村的自然环境情况,只有两条出路:一条是整村搬迁去一个比较适合的地方居住,第二条是政府投入资金进行大力帮扶,发展一些产业才能脱掉穷帽子。
  侯孝云认为,由于村里大批年富力强的人去务工,对村里的工作冲击很大。阿干村要发展,要有吸引年轻人回村参与农村建设的项目。现在的情况是,村里一无工厂,二无法耕种,更没有挣钱的地方,谁也不愿意回村搞建设。他说,目前,要让阿干村发展,还有一条路,这就是养殖。阿干村海拔1781—2180米,村里的一些荒山荒沟虽然种粮食不行,但种饲料还行。如果家家户户搞养殖,或者是村子里能办起规模养殖场,村民的日子就会好过些。侯孝云举例说:去年,七里河区扶贫办给深沟掌村资助了60头牦牛,用发展养殖业。从目前的情况看,发展牦牛养殖,前景可观。
  另外,有人提出发展旅游为阿干村脱贫。侯孝云认为,烂泥沟、云顶山虽然是风景区,天热时城里也有人前来休闲避暑,但因地方太小,游客不多,经济效益不太理想,难以达到规模效应。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英绩镌留城市间——任震英大师百年祭
  • 重离子治癌加速器留兰的前前后后
  • 重离子治癌中心留在兰州了!
  •  条件好了还是留不住年轻人
  • 发展特色产业 收入增了4倍
  •  户口留村里 进城住楼房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