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位于新区的一大型楼盘热闹非凡,大西北传媒365房眼见为实:小区内销售顾问忙不迭地接待着一个又一个前来的看房的客人,小区外,自驾车前来看房的客流不断,保安不停地指挥着一辆又一辆车辆的停放。
“每天我们都要接待很多来看房者,除兰州市外,还有甘肃省各地州市的,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各年龄段都有……”一销售顾问对大西北传媒365房说,忙碌的工作让他感到充实,当然,更多感受到的是兰州新区的发展潜力。作为兰州市城市扩张南伸北拓的主阵地,加之新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部署,兰州新区不仅承担着建设大兰州,引领大西北的重大使命,同时,新区建设也将扩大城市发展区域和拉大城市骨架,从而极大地拓宽房地产发展的空间。在规划进一步实施的过程中,新区已然成为兰州房地产未来开发的主战场,成为兰州未来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成为兰州最大的经济增长极。
四版规划兰州发展一路北上
以城关区为中心的东片区是全市的核心,城市的长期发展,使城关区人口、交通等各个方面已呈饱和状态,严重影响到了中心区城市居住环境,作为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城市服务中心同城市结构重心又远远偏离,从而造成城市发展极不均衡,城市扩张已成必然。作为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兰州四版总体规划对未来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将产生直接影响。
2010年12月12日,兰州四版总规划亮相,该规划最大亮点为双城结构,即秦王川新区直接和兰州中心城区并称为“双城”,使城市的核心区域跳出盆地、冲出峡谷,形成了“一心两城五带五片区”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两城,即主城兰州中心城区和副城,兰州新区释放了南北两山对城市发展的束缚,从而能够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新的功能补给。其中规划区总面积5810平方公里,至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245万人,兰州市域总人口为420万人。无论强调产业的集聚发展,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功能的提升,四版城市规划更多注重的是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核心+组团的模式将让兰州更宜居。
兰州的主城区从解放初期的16万平方公里,拓展到了如今的22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210万人。自从1954年编制第一版至现行的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已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其中一版“分区布局、组团发展”,二版“带状组团分布、分区平衡发展”,三版“一河两城、均衡发展”,四版“一心五区、统筹发展”。
与前三版规划方案相比,第四版方案有了质的飞跃。不论是一版的“分区布局、组团发展”,二版的“带状组团分布、分区平衡发展”,还是三版的“一河两城,均衡发展”,所划定的主城区均在沿河两边的盆地中做文章,兰州受限于南北两山约束的发展态势没有得到任何改观。而四版规划则不同,借助于“兰白都市经济圈”,依托于秦王川新城区建设的远景规划,第一次以实际行动将兰州发展的脚步迈出了以老城区为核心的峡谷一带,使新规划区的面积东至榆中,南达定远和平,西到红古,北射秦王川,规划区总面积达5810平方米。对兰州未来的发展前景而言,四版规划无疑具备历史性飞跃的性质,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变革。
打破行政区属以城市群概念做兰州规划
兰州城市空间规划的目的是主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指导城市基础设施配置,引导生产要素集聚。有专家向大西北传媒365房表示,兰州四版规划有着N个亮点,在西部大开发、国扶47条及甘肃“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兰州能否打破行政区属,将秦王川、白银、兰州以城市群概念做规划。
由于兰白两地行政领域的缘由,兰州和白银在经济、交通、工商企业等各个方面完全融入一体则存在诸多困难,那么,兰州秦王川、白银的发展能否借助城市群的概念,如黄河上游区域内尽可能多的城市实行“组团式城市群”的模式,使各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体现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为特征的高级形态。在水平尺度上使它们构成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的城市平面集群,在垂直尺度上则构成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的城市立体网络,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从而分享尽可能高的“发展红利”,完整实现区域发展动力、区域发展质量和区域发展公平三者在内涵上的统一。按照这一模式,兰州新区即秦王川可以与兰州老城并列发展,其他县区包括周边其他省份的相关市区县也融入其中,构成黄河上游或大兰州范畴都市经济群体。
由于行政区划的不同,过去兰州、白银两市之间各自为政,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自我为中心,甚至考虑自身规划与区域整体规划以及周边地区发展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两地发展的鼓励性、封闭型和盲目性。随着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启动,标志着两座城市才开始由“各自开发”的传统阶段进入了“系统整合、优化利用、一体化发展”的全新阶段。从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大局来看,应整合圈域内外的各类资源,不断完善各个地区、各个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整体合力和竞争力。
兰州市区、秦王川、白银三个点相连,恰好是一个三边各70公里左右的等边“金三角”。现在的兰州,可供开发的土地已是屈指可数,而白银有着广阔的腹地,但却无法承接兰州的人才、信息、资金、地缘优势的辐射。建议坚持以人为本,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出发,敢于探索打破完全按照行政区划编制城市规划的做法,先行先试地按照城市群功能区情况,科学编制不同区域的统一规划,形成统筹规划城市群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生态系统布局。在此条件下,应打破行政区划,把兰州、白银、秦王川三个城市作为城市群去统一规划。这是因为,区域合作的目的在于增进各方的利益,区域政策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需要依托良好的规划以实现区域利益空间合理分布。区域战略规划要解决的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优化问题,推动资源要素配置在空间上合理分布,从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优势通过互补,不仅意味着兰州城区面积的扩大,也意味着兰州这个中心城市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面临更大、更深层次的调整,还意味着更多城镇人口与市民一样拥有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
北城区兰州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上个世纪的西固,仿佛飘浮于兰州主城区之外的一座孤岛。由于距离兰州主城区太远,在从七里河到西固之间的大片范围仅是一片荒芜之地,沿途没有人家,没有工厂,没有商铺,只有荒草和树木及偶尔来往的车辆。甚至有人认为,西固应该像白银一样从兰州划出去成为独立的市。然而今天,从秀川到西固的这片土地,已成兰州新城区开发的热土。窗外高大的建筑和密密麻麻相联的商铺、店面、车市,已俨然显现出普遍都市所具备的繁华和热闹。西固和市区已经有机地联为一体。
这从一个侧面证明,短期内,城市群的发展带动的仅是两座城市之间的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座城市之间的广袤范围全部会变成开发的热土。在兰州向西部的扩张过程中,随着兰白经济圈及秦王川新区的建设,兰州到秦王川之间的这一大片地方也待成为未来兰州发展最有潜力的地方之一,平川中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要比榆中盆地大得多,目前,秦王川已上升到国家层面,计划投资1千个亿,并且要迅速地成为一个大城市。如今的秦王川今非昔比,拔地而起一幢幢高楼,机声隆隆的一个个工厂,产业的强劲聚集,使得新区显现出无穷的活力。而作为国民经济产业最重要一部分,房地产业更是异常活跃。
业内人士表示,兰州新区自挂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资源和高素质人才于此聚集,形成了更加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区域。随着新区建设的大规模推进,未来,新区新区将依然会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成为兰州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极。
兰州新区地产板块有望成兰州以外最大的地产板块
事实上,在过去5年当中,二线城市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一线城市。GDP增速的前几名几乎都在中西部,这说明即使不在一线城市周边,即使在中西部,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二三线城市的迅猛发展正好和内需时代相呼应。大西北传媒365房看到目前在二三线城市,名牌服装、奢侈品等高档消费品甚至服务,价格已经普遍贵过一线城市了,惟独房地产的租金和售价还远远低于一线城市。所以中国房地产下一步的发展就是二三线城市扩容,这一点毋庸置疑。
纵观兰州的房地产市场,绿地、碧桂园、恒大、万达、中海等全国地产10强企业纷纷入驻。搜狐焦点在统计兰州新区的房发开发项目时发现,目前在建的占地上千亩的项目,如绿地智慧金融城、慧谷地理信息大厦、南翔万商十大中心项目、碧桂园兰州新区项目、西部建设机械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科技创新城等,多为外地企业投资建设。
通过当前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来看,一线城市的发展空间已经普遍受到挑战。而二三线城市,由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地价较一线城市较低,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大型房企也纷纷从一线城市转战二三线。
其中,除了产业和房地产开发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之外,人们的置业取向也发生着变化,即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着。
一线城市因为人口密集,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房价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凤凰东南飞的人们将目光开始向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转移。因为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起步晚,就业机会多,人才相对缺乏,竞争压力较小,房价也比一线城市要低,宜于年轻人安居乐业。
城界消失就是资源、市场的高效配置,人们的居住、生活、工作不再以城市的行政边界为界线,城际交通公交化,地区的土地价格走向均衡,价值再次发现,社会成本降低。城界消失是伴随城市化运动的一种过程,城市化主导了城界的消亡。城界消失后,区域合作不再只是政府间的合作,也并非要建立区域政府;区域合作更多要求私人领域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寻求资源整合机会与竞争优势。
区域城市发展一般经历是区域单中心城市阶段到区域中心城市大都市化阶段再到在区域单中心城市阶段,城市区域中仅有一个大规模城市,整个区域的资本、人才等各种资源向核心城市不断集聚,而当城市发展进入大都市化阶段,区域中心城市规模膨胀,辐射效应开始发力。
2013年6月,有消息透露国家发改委正酝酿打造10个区域性城市群,兰西(兰州-西宁)城市群赫然在列。目的不光是为了解决城镇化承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城市群以外地区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城市群之外的地级城市的大多数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在一些城市数量少的地区,应将区位条件好,腹地比较大的县级市培育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高铁的发展、兰西城市群、兰白经济都市圈的提出和推进,都将有利于兰州新区未来的发展。兰州主城区因“两山夹一河”的地理特性的限制,城市扩张的范围有限,这在一定程度给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城市群和经济圈的建设,其辐射效应的不断放大,区域面积广袤的兰州新区,或将发展成一个区域中心城市。
兰州终将随着新区发展华丽转身
在《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中,兰州新区的战略定位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怎样充分理解这四个定位,我们讲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政策走,政策跟着战略走,战略跟着定位走,可见,定位是决定一切的基础,所以准确、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定位,至关重要。
因为设立兰州新区是国家区域平衡发展的需要,西部大开发的第二个十年,国家把西部十二个省市一分为二,从西南、西北两个区域考虑,西南的发展由两江新区作为“发动机”带动,西北的发展由兰州新区作为“发动机”来带动,寻求形成“西部提速、东南率先、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整体协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所以兰州新区的定位是带动西北五省经济的发展。
其次,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是根据兰州的发展现状和潜力,兰州新区有以下五个产业优势,第一,装备制造业。兰州已经有很好的工业基础,现在正在重点发展像汽车的装备制造、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的装备制造业。第二,石化工业。将有1000万吨的炼化能力兰炼炼油搬到新区,可以改善老城区的城市环境质量,此外,兰州有六条输油、输气管道通过,又有石油、天然气的储备基地和输转基地的基础,利用中石油甘肃分公司,延长产业链,成为国家战略性的石化工业基地。第三,生物制药。甘肃现有的传统优势产业里面,生物育苗生产已经有相当的基础,现在我们国家用的育苗的生产基地都放在兰州,加之兰州又是一个中藏药原料的生产基地,甘肃的中药种植面积300百万亩,在全国是第一位的。第四,新技术。包括有色冶金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第五,物流产业。兰州新区在甘肃、青海和宁夏三角形的中心地带,是通往新疆中亚的战略通道,而且旁边毗邻机场,兰州中川机场目前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300万人次,二期扩建后,到2020年可实现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10万吨的目标,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物流产业。
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主要考虑了兰州新区居于“座中四联”的中心位置,是我国近西部和远西部、南部和北部的交汇地带,也是内陆通往西部几乎所有重要省区和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的枢纽。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和将要建成的兰成、兰渝等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兰州西货站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集装箱转运中心。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有5条国道、6条省道通过兰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兰州,兰州—西宁—拉萨,兰州—成都等国家光缆主线均以兰州为主节点。且有难得的空港资源优势,中川机场位于兰州新区,兰州新区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给的先行先试的权力,即在行政管理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方面要先行先试,争取向中亚和西亚对外开放,搞活经济。
因为兰州新区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水资源丰富,且有第二水源保证,现可供水4.43亿立方米;土地宽阔平坦,且集中连片,现有土地806平方公里;电力充足,电网稳定,新区要建成24座110千伏,4座330千伏的变电站;天然气选用青海涩北气田的天然气。新区利用这样的组合优势,完全可以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充分认识了兰州新区的战略定位后,大西北传媒365房相信,随着兰州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后,将产生以下重大影响,从区域的角度讲,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区域统筹发展;从产业的角度讲,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生态的角度讲,有利于提升甘肃生态屏障的作用;从城市的角度讲,有利于兰州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职能;从体制的角度讲,用利于探索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新模式。兰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新的时代将以一个现代化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的面貌,华丽转身,闪亮登场。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