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生甲骨 字衍墨香

时间:2018-01-15 13:32来源:大西北网-北京晚报 作者:诵汶 点击: 载入中...

    2017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就在几个月前,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曾发布公告,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将获重金。可见,对于甲骨文重视的力度,前所未有。


    甲骨文是目前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文献记录,正是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古老而神奇的文字——


    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王朝夏,没有任何文字见诸于世。真正成熟系统的文字从商朝开始。商朝的应用文字包括甲骨文和金文两类,而主要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创造虽出于实用,却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迄今为止发掘出存世的刻有文字的甲骨约15.4万片,是盘庚迁殷后至商代灭亡前273年间的王室档案材料。契刻者是当时地位极高的贞人。


    虽然当时对自然世界和个人世界的认识极其有限,但甲骨文中有关商代社会生产的内容很丰富,涵盖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农业、祭祀、风尚等,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祭祀时常用掉大批牛羊,记载的猎物有鹿、麋、豕、象、虎、狐、鱼类和各种鸟类,狩猎方法有田、狩、逐、阱、射等。甲骨文里也有关于商业、交通方面的材料。


    商周时期非常迷信,商周王常用甲骨占卜吉凶,并将占卜的事情、时日和结果等刻在甲骨上,故甲骨文字也称卜辞。一条完整的甲骨卜辞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常以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述,但信息上却极大丰富。


    虽然甲骨文的笔法、结体乃至整体风格皆有所区别,但具有一脉相承的审美特征。即使按照现代审美眼光来看,甲骨文在形式、内容上已完全齐备。作为一种特殊文字,其笔法、字法、章法等三要素一应俱全。每一件龟甲兽骨都是令人震撼的艺术珍品,从中感受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美到极致,是因为这种创造直指人心。古人是无功利心的,因为不能留名或无法留名,加上统治者的威严,书写者须将个人全部的创造力发挥出来,内心充满敬畏。在甲骨文当中,可以看到人类最初的童心,这是甲骨文之所以不朽的主要原因。


    甲骨文保留了早期岩画符号中书、刻、画三位一体的特点,尤其是包含了刀法因素,因为龟甲兽骨是坚硬的,笔画大多以瘦硬为主要特征,刀法自然对于原有书写者的笔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所以,现今所看到的笔法是一种综合因素的影响,有一种书刻相融而呈现出的复杂韵味。不过,就现存的甲骨文来看,有些还保留了朱砂痕迹,书而未刻。


    笔法上,劲挺而富于变化,起刀轻入,行刀迅猛,中段粗壮,收刀轻徐,表现了提、按、顿、挫的节奏感;转折处方圆兼备,方者劲峭,以雄强取胜,圆者柔润,稳健凝练,无不显示出刀刻语言的个性和情趣;结体上,欹侧开合,以长方为主,笔画繁者字形大,笔画简者字形小,一任自然,大小磊落,毫无人为修饰迹象。在秦小篆之前,甲骨文和金文呈现出极大的自由性,正反不分,笔画可适度增减。这种自由性与后世的秦篆等对比,便不难发现,文字的发展逐渐走向有序规范。甲骨文章法可以谓之“天成”--妙手偶得。因为龟甲兽骨的不规则形,加上字形反差极大,方圆各异,竖有行,横无列,天真烂漫,妙趣横生,难以企及。


    甲骨文重见天日后,出现四个第一:


    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清代着名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发现甲骨文,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第一部甲骨文专着--光绪二十九年(1903)发行清代刘鹗所着《铁云藏龟》;


    第一个把甲骨文写入卷轴的人--罗振玉;


    第一个以甲骨文入印的人--简经纶。


    1899年秋,王懿荣家人在北京菜市口达仁堂药铺抓回中药,王懿荣无意中发现,龙骨上有许多规律的符号,很像古代文字,但字体非籀非篆。为一探究竟,他购回这家药铺的全部龙骨。反复推敲、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是甲骨文。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王懿荣临危受命,最终殉难。好友刘鹗曾和王懿荣一起研究甲骨,及王殁之后,刘将王懿荣所藏的甲骨全部买走,继续研究,出版了专着。刘鹗之后,潜心钻研甲骨文的首推罗振玉。罗振玉曾到刘鹗家当教师,教刘的四个儿子,并把长女罗孝则嫁给刘的第四子为妻。罗振玉与刘鹗遂成了儿女亲家。刘死后,罗继续钻研甲骨文,成就突出:成为第一个探知甲骨真正产地的人,亲到安阳,做实地考察;第一个考定小屯为殷墟的人,使世人明白甲骨卜辞乃“殷室王朝之遗物”;收罗甲骨最多的人,共得甲骨3万余片;考释甲骨文字最多的人,据统计,甲骨文单字共约4500个,已考释出1400多个。罗振玉于1927年增订《殷虚(墟)书契考释》,考释出单字570个,待考字918个;并且成为第一个以甲骨文来纠正《说文解字》谬误的人;也是第一个从甲骨文中考订出商朝世系的人。


    从甲骨文存在到甲骨文重新被发现,中间中断了几千年,但国人天生对于这种文字就有一种亲近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临摹取法,加以发挥。时下甲骨文的笔法是近、当代学人、书家,按照自己的理解而尝试出的笔法,是一种新的诠释。

 


    祭祀涂朱牛骨刻辞正面拓片


    是商王武丁时期的牛胛骨,纵32.2cm,横19.8cm,出土于河南安阳。巨骨正面刻辞百余字,背面50余字,共160余字。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的祭祀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天象。字迹中涂有朱砂。

 


    罗振玉(1866-1940)


    以小篆笔法写甲骨,在当时已属创新。


    释文:癸巳卜鬯贞乎戈辛未卜壬申贞其?十三月辛酉卜贞今日不鱼丙午卜亘贞今风。

 


    丁辅之(1879-1949)


    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甲骨文独以轻细笔触为之,气象清丽。


    释文:


    君子比德于玉;


    贞士安义若山。

 


    丁佛言(1878-1931)


    笔法厚实,结体纵长,很明显吸收了一些金文的元素。


    释文:


    田家留客服鸡黍;


    渔父归舟逐雨风。

 


    董作宾(1895-1963)


    注重使用弧线,结体跳宕。自兹而始,出现了多位甲骨文书家,风格多元,在笔法上更加丰富。


    释文:依礼义为安宅;


    弃名利如土苴。

 


    武丁时期牛骨,


    纵2.1cm,横7.3cm.


    释文:贞…黍…一妇。


    释文:甲寅卜,贞:帚妌受黍年?一二三。二告。不啎鼄。四五。

 


    商朝后期的记事肋骨,河南省安阳市出土(传)。纵27.3cm、横3.8cm.


    释文:壬午,王田于麦彔(麓),只(获)商戠(异)兕,王易(锡)宰丰,[宀帚](寝)小[矢旨]兄(贶),才(在)五月,隹(唯)王六祀肜日。

 


    武丁时期龟腹甲,纵6.1cm,横3.4cm.


    释文:□亥卜,:勿…疋其丧?


    释文: 辛未卜,王贞:今辛未大风,不隹?

 


    简经纶(1888-1950)


    借鉴封泥、界格等手段,既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甲骨文的韵味,又丰富了“形式的意味”.


    释文:为一日计者亡(无)千载也。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居延汉简
  • 金文开创了中国书法新格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容铁先生书画篆刻展今天上午在甘肃美术馆

      容铁先生是一位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身的复合型艺术家,也是中国唯一一位集中国...

    • 有龙则灵

      近来对于“龙的传人”,却有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该叫“蛇的传人”,因为国人始祖...

    • 毛笔开展的沿革

      我国制笔有着悠长的前史,笔的使用能够追溯到新时期年代,战国时期,蒙恬年代的笔...

    • 赵之谦临《武荣碑》

      汉 《武荣碑》原拓释文: 君即吴郡府卿之中子,敦煌长史之次弟也。廉孝相承,亦世...

    • 簪花字美

      吾家洗研池头树,个个华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 书法艺术的指尖传承

      皖北沙书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技艺表演,是用手撮捻细沙或石灰挥洒成字。近日,记者来...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