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谈判在重庆继续进行。出于策略的考虑,这一次林伯渠没有将二十条中有关全国性政治要求的前三条交出,仅交出有关双边问题的后十七条。当日,王世杰记载:“晚间在张文伯宅与林祖涵晤见,林交来一函,提出十七条款,谓系奉延安之命而提出者,其本人在西安所表示之意见,似将完全撤废,如此翻覆,予与文伯均愤怒,因对彼将其所提十七条款拒绝接受。”由于新方案几乎完全脱离了林彪原案,脱离了西安会谈范围,引起王、张愤怒,故中共此一新方案被王、张拒绝接受。
中共新方案被拒绝,那么,中共的立场态度如何?5月23日,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飞致电毛泽东,对国共谈判方针提出意见。林等认为:蒋介石因河南战事失败,对其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均产生了“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蒋介石“对共党无办法”。为此,“我们从延安出发时的一些估计,必须随情况的改变而改变了”。“林彪同志过去提案已不适合今天情况”,“我们完全同意中央所提二十条每条的精神”。“新二十条虽不能马上实现,但可否定过去,成为今后新的谈判的基础”。
林伯渠等人的电报把问题的实质说清楚了。基于国民党军在河南战败,因此谈判必须随情况的改变而改变。新二十条的提出,其作用在于,否定了林彪原案,虽不能马上实现,但可成为新的谈判基础。林电的核心就是中共应坚持二十条,因为:在河南战败的条件下,蒋介石“对共党无办法”。
林电与毛泽东的策略思想无疑是相通的。6月3日,毛复电:“完全同意你们对时局的估计与对谈判的方针,你们的意见和我们是一致的”。总之,根据河南战役这一新情况的出现,中共迅速摆脱了林彪原案。
河南战役发起之后,日军连连得手,5月上旬,日军对洛阳形成进攻态势。为确保豫西和西北的安全,5月上旬,驻防陕西的第八战区胡宗南部,抽兵东出潼关赴豫参战。5月14日,蒋介石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副司令长官汤恩伯率部反攻。5月17日,侍从室主管军事的第一处主任林蔚对徐永昌说:“午前委员长尚令电话询蒋(鼎文)、汤(恩伯),蒋、汤皆谓现在实掌握不到部队,委员长至此始觉无可奈何。”
5月25日,洛阳陷落,河南战役发展到顶点。
数日之前,王世杰、张治中以强硬的态度拒绝了林伯渠所提新方案,但在战局愈加不利的情况下,的确,国民党“对共党无办法”,故而王、张也不主张把关系弄僵。为此,王、张一方面拒绝中共提案,同时又单方面拟出一个对中共的提示案,同意中共编为四个军十个师。林彪原案的要求是四军十二师,因此四军十师与林彪原案已相差不多。5月31日,王世杰、张治中向蒋介石力陈中共问题应设法解决,认为:“即令为暂时的或局部的解决亦属必要且依予等所拟方案,如获中共大体接受,则即中共不诚意执行,政府之损失亦不过若干师之军费而已。”对于这个意见,“蒋先生允细加考虑后决定”。
允许中共扩编为四军十师,其军费是要由政府提供的,王世杰的意思是以此条件将中共问题大体解决,如不奏效,亦仅损失几军几师的军费而已。数日后,蒋介石批准了王、张方案,6月3日王世杰记载:“蒋先生对予与张文伯所拟中共问题政治解决方案,未多更动,予以核定。”
蒋介石所核定的王、张方案,即《中央政府提示案》,基本内容为:中共军队编为四个军、十个师;陕甘宁边区改称陕北行政区;抗战结束后,召开国大,实施宪政,中共与其他政党享受同等待遇,等等。共三项十八条。这个中央提示案基本上以林彪原案为基础。
当国民党盘算着以几军几师的军费解决中共问题之际,中共关于国共关系的认识已完全超出国民党盘算的范围。
作为一个战略家,毛泽东一向将战局与政局联系起来,一并观察和提出问题。5月21日,毛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作报告,毛说:“蒋介石的三个主力之一汤恩伯如何完全无能,日寇乱冲一顿,他们就乱跑一顿”。“现在胡宗南也有一部分军队调到河南去了,如果胡宗南也和汤恩伯一样,蒋介石的三个主力就塌掉两个,中国政治局面就会起大的变化,国民党与共产党力量的对比也会起变化”。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