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之后,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发起了第一、二、三次战役,把联合国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而在这三次战役当中,39军116师都是担任了主攻任务,尤其是在第三次战役中,116师的师长汪洋指挥所部突破了临津江,这后来成为了南京军事学院课堂上专门研究的一个典型战例。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把突破临津江的作战方案概括为“三险三奇”。
牛铮:这个三险三奇的战例在1957年南京军事学院曾经作为典型战例来给学员授课,大家展开讨论。最后院长刘伯承元帅在评价的时候怎么讲呢,他说此战例这个突破口选择,和整个的作战部署,应该打五分,当时是五级记分制,就是满分,这是汪洋的他的军旅生涯里面很光彩的一页。
解说:1950年12月,美韩军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二次战役的打击下,由“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变成了圣诞节前向“三八线”以南的总撤离。为了粉碎敌人利用“三八线”整军站战的图谋,志愿军总部决定在1951年新年到来之际发动第三次战役,其中39军的任务,是由元堂里至石湖地段突破临津江,打过“三八线”,116师接受39军下达的命令后,师长汪洋急行军抵达临津江集结备战。
牛铮:汪洋将军接受这个任务之后,对他们39军担任的这个几十公里江防线做了三天的调查、侦查、分析、对比,就确定在临津江的一段,江水是弯向江南,就这一段来突破,这个在兵法上来看,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一般的选择,在江水顺于我们这一方,有利于我们突破,但是汪洋将军选择的这个地段,看起来这个江势、水势是有利于敌方的,但他不光看水势,他看到临津江北岸,这个地形比较有利,有两个断裂带,还有起伏的小高地,利于我们构筑工事,隐蔽进攻部队,达到奇袭目的。再一方面,对方江南岸那一段,除了有点起伏地之外,还有两个小高地,只要打过去之后,占领了这两个小高地,就完成了突破临津江的作战任务。
解说:汪洋确定了强渡临津江的突破口,然后又一个难题接踵而至,如何在与敌人一江之隔的对岸构筑阵地,隐蔽数千人的部队,保证发起进攻的突然性,这是取得渡江胜利的关键。汪洋在临津江北岸反复观察,他发现一览无余的江面上,有几道天然形成的与裂沟,汪洋遂决定就将阵地构筑在此,他投入全师一半的病例,利用天然的雨裂沟开挖堑壕和交通壕,并附设了3000多个放炮洞和掩蔽部,硬是将7500人的部队和70多门火炮,隐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
牛铮:这个地方看起来也危险,因为这个美军的侦察机天天都来侦察,敌人的炮也在打过来,如果一旦被暴露目标,那相当危险的。
部队要在12月的30号夜晚,就进入这个潜伏地带,中间一个白天要潜伏,不能让敌人发现,所以这个既然利用这个地带,那就部队隐蔽好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强调部队要做好伪装,保持它的原生态。再一个就是强调要保密,部队不能动烟火做饭吃,都是吃这个干粮、喝冷水的,大小便都在工事里边,谁要是暴露了目标,处以极刑。
解说:巧合的是天助人愿,在战役发起前,1950年12月31日凌晨,天降瑞雪,整个江岸一片雪白,116师的阵地覆盖了一层天然伪装。
牛铮:这个李奇微那时候还是他的兵团司令,美军的第八兵团司令官,曾经坐着飞机来侦察也没发现,敌机没有发现,连李奇微来也没有发现,所以说这个阵地选得好,这样有利于它发起奇袭的目的。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