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裸”动社会变化

时间:2011-12-23 16:59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福特12月13日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发表的文章:《有关中国“裸”象的那些事儿》。

    “裸”字在中国受到追捧的背后似乎代表着一股新的思潮,及自信洒脱的人生态度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谢来发自北京 “‘裸婚’意味着摆脱物质枷锁,‘裸辞’意指随心而动,‘裸退’表明追求无需任何荣誉头衔的简约生活方式,‘裸考’则令人联想到自信,一种‘无所谓’的洒脱人生态度。”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驻华记者彼得·福特(Peter Ford)近日对中国网络语言的新动向做出这样一番归纳。他认为,“裸”字在中国受到追捧的背后似乎代表着一股新的思潮,正在受过教育的中国年轻人中迅速蔓延,这是一种鼓励他们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时代精神。这些报道引起了西方读者的兴趣,他们很想知道,在一个传统的东方国家,“裸”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裸婚”:高房价下的现实选择

 

  今年11月,长期关注中国社会变迁的美国记者福特在报道中讲述了几个相似的“婚姻和房子”的故事,李欣是其中的主人公之一。在20岁出头的李欣(音)看来,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和一个结婚仪式都十分重要的,不过当她和丈夫李练(音)在北京结婚时,却还买不起自己的房子。
  多年来,拥有婚房是中国年轻人迈进婚姻殿堂的“标准要求”。传统上,新郎会把新娘带到他的家庭一起生活。如今这个传统演变成男方来购买房子,通常在父母的帮助下,作为两人未来生活的居所。但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随着生活水平的飙升,这些经历时间考验的惯例已不再如旧,因为今天的年轻人面临的世界和父辈们完全不同。裸婚成为一种新现象,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过去10年来,这些地方的房价已经翻了近5番。“不过这没关系,我们俩都相信找到合适的人比找到合适的房子更重要。”新婚不久的李欣说:“我们并不奢求更多。”尽管丈夫对此心存愧疚,李欣却认为是现实的做法。“我的父母不能帮我们在北京买房,他的父母也不行,我们挣得都不够多。所以我们决定‘裸婚’,这是接受现实,没有什么不好。”
  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福特表示,“裸婚”的做法代表着与传统的反差,“今天,似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不那么在乎传统的束缚了,假如他们打算走入婚姻的殿堂,即便没有车没有房子都无所谓”。

 

“裸辞”:“铁饭碗”不再有吸引力

 

  今年7月,在北京打拼了六七年的小万辞去了一份稳定的纸媒编辑工作,自此开始“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辞职的想法我已经想了一年,最后决定给自己放个假,好好休息一下,也用这段时间去想去的地方,给自己做未来职业规划。”刚刚从尼泊尔旅游回来的小万语气中透着轻松。她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裸辞”的决定就是为了暂时停下来,释放工作压力,积蓄力量再继续上路。
  不过,小万也向记者坦言,没有经济基础哪敢“裸辞”?“如果事先没有辛苦工作准备了积蓄,辞职后远不可能这样悠闲,也得立马找工作”。她也一直没敢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如果让他们知道了肯定很无法理解,还会一天一个电话催我赶紧找工作,但我还是有把握自己想法是成熟的。”
  人们在没找好下家之前就毅然辞职——在中国这是一种曾经极其罕见的现象,但如今越来越多中国城市年轻人做出类似选择。”福特这样定义“裸辞”。他讲述的“裸辞”案例也同样典型:快到而立之年的宋郝(音)曾是视频网站的一名编辑,今年早些时候,他开始察觉到自己做了4年的这份工作实在乏味,又看不到方向,也不值得花费如此多经历。“我希望停一下,做一些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就算挣不到钱。”
  于是在没有做好“骑驴找马”的准备下,宋郝辞职了。他没有打算立即去找工作,而是拿着够几个月生活的钱打算和朋友拍一部小短片。3个月后,他实现了这个愿望,并重新回到职场,去了一家新的公司。
    “很多受过教育的中国年轻人比他们的父辈享有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福特认为:“这使得他们相信有一些东西比‘铁饭碗’更重要,他们希望体验不同的生活,尽可能地表达自己。”
  另一位20多岁的女孩,小陈,早已“裸辞”成习惯了。她先是在一家五星级宾馆当前台,工作两个月后突然辞职,第二份工作她做了9个月,最后因为忍受不了无偿加班离开了。而在过去,中国职场人多半会默默忍受这些。显然,年轻一代选择更多自由。
  福特指出,在中国,这样一种对待工作随意的态度从前是不可想象的。在1994年以前,中国的大学生毕业后都会被政府安排工作,而且这些岗位可能一待就是一辈子。那些蓝领阶层的子女们,则会接受他们父母曾经的岗位。即便人们可以开始自由选择雇主,但在“铁饭碗”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中国也不愿随意换工作。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多考虑他们的感受和快乐,而非薪水或社会地位。用一位职业规划师的话说,今天这些长大的“小皇帝”们更多为自己生活,他们不容易受到集体的压力,也更不情愿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据估算,年龄在22岁到35岁的大城市职场年轻人中,约80%都想过“裸辞”,约22%这样做过,其中一半的人进入职场不到3年。
  从中国“裸辞”的年轻人身上,福特找到不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年轻人的相似之处——寻找自由,不愿受束缚;相比之下,由于经济低迷,今天的欧美国家的年轻人更不太可能选择“裸辞”。

 

“裸”象背后涌动社会变革

 

  作为同样长期关注中国社会的外国人,韩国籍旅华作家金宰贤却有着与福特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裸”字走红部分源自中国的语言习惯与美国不同,“中国人更喜欢用这样那样的比喻”。在娱乐至上的网络空间,把“裸”字安在任何动词的前面都能有助于提高点击率。
  “我倒觉得,特别是结婚的时候,和外国相比中国人太注重条件。在国外很多地方,所谓‘裸婚’是理所当然的,因此这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在中国恰恰相反,裸婚已经成为了稀奇的事,所以它如此备受关注。”金宰贤说。
  福特也承认,“裸婚”的确是很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因为这个概念在欧洲和美国是不存在的,在那些国家“很少、很少有人会在结婚前买房子,因为多数的新婚夫妇都会在婚后积累几年的积蓄后才开始考虑购置房产。”
  不过这位美国记者相信,这些“裸”字虽无关宽衣解带,却代表一种新的选择:按照中国新出现的这个俚语,学生们可以“裸考”,这意味着事先不做任何准备就去参加考试,海外留学生可以“裸归”,即在无任何职业规划情况下选择回国。还有高层官员做出“裸退”决定,这意味着他们真的退休,不再担任任何荣誉或顾问职务。
  在教导子女要学会顺从、尊重传统和应秉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观念的中国社会,“裸婚”、“裸辞”是一种崭新的气象。福特说,如果“赤裸”现象真能更为普遍,它可能意味着中国社会将发生重大的变革。“因为当年轻人在生活方式上越离传统的约束越来越远,他们也可能突破更多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吸引国人眼球的还有另一种更为沉重的“裸”:不久前,农民工在深圳繁华闹市“裸体讨薪”的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广东一家四口因欠下1500元住院费裸体上街求助的新闻引发热议。当“裸”成为悲情的求助方式,令人感到的更多是心酸。
  如果说网民造出的“裸”词文字游戏中希望放下的是负担和束缚,极端个案的裸体求助则是迫于无奈地放弃尊严。在“炒”、“涨”和“控”轮番上演的当下,在“伤不起”成为年度字词的情绪化焦虑表达中,或许网络热词背后传达的民意解读,能推进更多公平与公正的社会变革,真正赋予“裸”字更多的自由和洒脱。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云逛馆”解锁博物馆游览新方式
  • 甘肃武威:非遗“攻鼓子”进校园
  • “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 “天下第一鼓”的前世今生
  •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头炷香”一说
  • 《诗经》:情感沉淀为标本 “思无邪”归于“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