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频仍考验中国慈善

时间:2011-12-23 17:23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干旱,地震,洪水,泥石流……2010年,天灾以空前密集的程度折磨着中国这片本已伤痕累累的土地。而两年前那场空前井喷的慈善热潮,也在这一年屡屡考验着中国人的团结和绵绵持续的爱心。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捐款仍在继续,救灾仍在继续,国人的慈善热情仍在继续。但在这份热情背后,对善款使用的怀疑也一样如老生常谈般在继续。
    当普通民众的慈善热情,频繁遭遇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信任或猜疑,都将注定会影响中国慈善业健康前行的脚步。

捐赠高潮背后的慈善危机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陈雪莲发自北京 对中国来说,2010年的春夏,注定不同寻常。
    玉树地震的悲伤还未消散,甘肃舟曲又遭泥石流袭击;南方春季大旱的场景尚历历在目,肆虐吉林的洪水又席卷而来。频繁的极端天气在掠走上千人生命的同时,也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和普通公众出了一道新考题。
    8月15日,举国向舟曲县特大泥石流遇难者志哀。与此同时,新一轮的捐款赈灾热潮也再次拉开序幕。一时间,人们熟悉的场景再次出现在镜头中: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涌向舟曲,捐助的款项和物资持续不断驰援灾区。
    在这轮捐赠高潮中,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宋却陷入了纠结中。

 

个人“被捐助”的疲劳

  此刻,小宋坐在电视机前,紧张地关心着现场救灾的分秒进展,但一想起周一遇到的事情,他就有些“不舒服”。
    8月16日,刚刚结束休假回到单位,小宋就接到了向舟曲捐款的通知,这既令他无奈,又在意料之中。玉树地震时,单位曾要求每人捐1000元,这差不多是小宋月收入的五分之一。令小宋郁闷的是,在单位那次统一组织捐赠前,他已经主动向红十字会捐赠了数百元。
    这的确是一个尴尬的现实。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不少企事业单位按照过去习惯的方式统一组织捐款,然而,由于捐款渠道混乱或者很多个人早已提前捐款,导致重复捐赠现象不时出现。例如以工作单位或学校为平台统一募集后,又可能出现社区再组织捐款的行为。“本来是自愿献爱心的事情,却变成了被捐款,确实有点无奈,希望国家能够统一规范捐款渠道,整体衡量捐赠人的捐赠额度,多提倡个人慈善行为,少一些统一组织。”小宋建议道。
    湖北人王晓雨则有另外的担心。王晓雨坦言,自己一直不是一个捐赠积极的人,这源于少时的亲身经历。“1998年我家乡发洪水,新闻报道说我们乡收到很多捐款,但实际上到我爸妈手里的几乎没有,只有各地送来的救灾衣物,但也是村干部及其亲属淘汰剩下的。”王晓雨说。“如果没有贪污,没有滥用,我们当然会毫不犹豫地捐赠,可是又很担心一片爱心只是养肥了贪官。”
    捐还是不捐?一些在捐款面前纠结的人,大抵有着和王晓雨相似的心理:不知道捐给了谁,担心真正需要的人往往没有得到多少。
    这样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2007年,丽江孤儿学校百万捐款去向不明,因献身孤儿教育事业而在公益广告中被誉为“中国母亲”的校长胡曼莉,最终跌下圣坛。同样,近年来不时爆出贪污私分、虚报冒领、截留克扣、挤占挪用救灾款物的丑闻,也打击着普通百姓的捐赠热情。
    这种被慢慢消磨和打击的捐赠热情,平时可能还看不出影响多大,但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伴随着频繁的捐款活动,不少人的“捐款疲劳症”就浮出水面。“同事聚会的时候,常常能听到大家抱怨说捐款都捐烦了,款项最后怎么用了也不知道。”王晓雨说。

 

企业背负的社会责任和无奈

  与陷入“被捐款疲劳”的个人相比,企业捐赠在中国却是另一番情形:大部分企业对慈善事业都不太感冒。
    对此,原民政部慈善促进司司长、现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指出,这缘于社会对富人善意的压力不足,“前不久,美国《今日美国》公布了299家公司去年的捐款数额,而中国很少在有影响力的大报上有这样的排名。中国慈善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但显然也不能全怪企业。“跟西方相比,政府鼓励捐助的措施还是比较少,整个社会鼓励捐赠的风气不足。这极大地打击了企业做慈善的积极性。”王振耀如此分析道。比如,虽然2008年1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标准由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统一规定为企业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以此鼓励捐赠,但王振耀告诉本报记者,这个规定只在北京实施得比较好,地方上并未很好落实。
    同样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的,还包括慈善捐款转账免除银行手续费等优惠政策。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工行、建行、招行、交行等六大银行专门为捐款抗灾开通了绿色通道,并对用于赈灾的汇款免收手续费。但是仍有不少人表示,自己汇款时还是被收了手续费。广州一家小公司发动员工集体捐款,通过公司账号汇往中国红十字总会时,就被开户行明确告知要收取手续费。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时至今日全民为舟曲泥石流捐款赈灾之际,一些银行再次宣布免除为灾区汇款手续费为何还如此高调了——它们把此举又一次当作自己高姿态的表现。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诸多慈善困扰中有一点是与个人捐助者相似的。那就是近几年来,接连有对某些公益慈善机构运作不透明、从捐款中抽取较高管理费的批评。这直接导致不少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尝试自办基金会或慈善机构。
    2009年1月,佳美医疗管理集团董事局主席刘佳和校友赵涛、厉伟等发起成立中国医疗教育慈善机构。如今,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医疗捐助等领域,都可以看到这一机构成员活跃的身影。
    刘佳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当大灾害发生时,他们并非把钱和物资直接捐赠给红十字会或中华慈善总会等组织,而是为了把善款和物资更快、更好地送达最需要的地方,他们选择了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最恰当的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比如,在玉树,我们选择了两家在玉树有孤儿院、慈善学校的慈善机构合作,第一时间把善款、食品送到了灾区儿童的手中。近期,我们还将在黑龙江省捐助100名贫困大学生,我们也选择了黑龙江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为合作伙伴。”刘佳说。

 

慈善意识很高,但慈善技术不高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担忧和困扰,但中国企业和普通民众的捐赠热情并没有因此止步,重大事件和巨大灾害直接引发了慈善捐赠的“井喷”。特别是在2008年度,中国接收各类捐赠款物总额合计达1070.49亿元,占GDP总量的0.356%,年增长率达246%,这些善款的受益人口达4766万。为了共克时艰,沉睡在中国人心底的大爱被强烈激发,释放出了空前的慈善能量,可以说,全民慈善已初现雏形。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慈善乱象亦随之层出不穷。善款使用不透明、监督力度不够、行政介入过多等问题,如果任由其长期干扰社会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的危害可想而知。
    王振耀认为,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因为我国的慈善事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的慈善意识、慈善规模、慈善组织、捐赠机制、法律制度等方面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对现在慈善事业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起来。现在大家的热情很高,但慈善意识很高了,慈善技术却不高。特别是在项目管理、捐款热情的组织和引导、巨款数额等方面确实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在王振耀看来,出现捐款疲劳是因为对民众和企业的捐款积极性保护得不好,社会对鼓励捐款的风气不足。“对待慈善,我们的政府和社会一定要谨慎,慈善管理机制要借鉴成熟的机制,例如实行捐款免税的税收政策,健全管理体制,推动慈善组织像社会服务类发展,西方大量慈善组织的主要业务不是救灾,而是照顾孤儿和残疾人等各类社会服务。”
    另一方面,中国慈善组织和NGO服务也亟待调整和完善。“具体来说,在项目运作上要学会透明公开,不仅是指在网络和报刊将信息公开,而是国际上通用的透明做法:直接将善款的信息寄到捐赠人家里。慈善组织只有拿自己的行动来减轻不信任,提高能力建设,民众哪里不满意,就改进提高,满足捐款人的要求。”当然,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应该有意识追查捐款使用和流向。特别是大额捐款者,要从慈善组织那里得到清楚的捐款流向说明。
    相比比尔·盖茨最近在倡导美国富豪死后将一半财产捐给慈善,王振耀呼吁中国富翁们每年捐款100万人民币,可以在自己信得过的基金会中建立基金,最好建立自己的企业基金会。“慈善本质就是在民间。政府对待慈善的原则是,一定要支持NGO和民众在前台,而不是直接做慈善,政府应该给民间组织提供资金支持等更多便利。”
    王振耀心中勾勒的未来中国慈善事业蓝图很实际,“我们的慈善组织应该每年要有上千万的人就业,捐款应该达几千亿,有更多的志愿者,未来潜力很大,前景很美好,但现在起步和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努把力。”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