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清帝国建立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元代除外),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十七世纪清帝国建立之时正是英国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开端。从那时开始就注定了中国的落后。所谓康乾盛世从世界全局看来已经非常落后。不开放、不参与工业革命不是偶然的,是整个政治、经济体系决定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说清政府管理最好呢?现在流行的康熙王朝之类的电视剧,娱乐大众可以,但不要把中国人麻醉了。”
袁伟时(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文章摘自人民网 原题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访谈录——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编者按:2002年1月18日晚19:30,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做客人民网读书论坛,主题“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现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阅读。
【袁伟时】:斑竹好,符号兄好,各位网友好!
唯美之思:我有一个关于普选权的问题请叫袁教授。美国立宪后,只给白人男子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色人种和妇女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获得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也就是说,在经济和政治落后的国家,一定程度的政治歧视,让一部分有一定财产和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暂时垄断政治参与,并不为害。我想请问袁教授,如果辛亥革命后,将政治参与仅局限于士绅阶级、城市工商业主、前清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是否更有利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宪政的基础并不需要普选权?
【袁伟时】:民主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任何国家的民主都不是一步登天的。辛亥革命后的选举同样有财产权的限制度。妇女也没有选举权。但是这些情况在当时不是中国实行民主的主要障碍。
大话中油:辛亥革命的教训是急于统一,为统一妥协。
【袁伟时】:主要原因是临时政府财政困难,临时政府财政困难是急于与袁世凯妥协的主要原因。当时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孙中山急于与日本谈判,给予日本非常优厚的条件,包括牺牲一些地区的主权。但是,日本军阀认为东北已经是其囊中物,同时也主要寄希望于袁世凯,所以不同意给予借款。军队面临解散危机。所以不得不与袁迅速言和。
符号:袁教授,您说袁是凯世落第秀才,是想说他国学功底比较差,还是要说他传统思想比较少呢?
【袁伟时】:主要的意思是袁缺乏新思想,对现代西方的认识很不系统。
红色贵族:袁伟时教授,有人考证,黄兴等某些英雄其实是懦夫和逃兵。你怎么看。
【袁伟时】: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总体上说黄兴等人在辛亥革命前后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袖之一。他在组织武装起义方面实际工作做得比孙多。他与孙中山对二次革命有不同意见。主要是他认为不应该采取武装反抗手段,应该通过法治的途径解决问题。但是最后他仍然服从孙的意见,明知会失败,还是赶到南京起兵反抗。
至柔无为:袁教授,通过您的文章,辛亥革命中的孙文目标是:反清复明,建立汉民社会而已,不知理解对否?驱除DALU,光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就可以解释为:反清复明,建立汉民社会。孙中山在袁世凯成为大总统时就认为,三民已完成两民。
【袁伟时】:这个理解过于简单。孙中山确实是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但是不能说他的目标就是反清复明。对民主他的理解不深,理论与实践有脱节,但他仍向往民主。
蜈蚣王:袁教授,美国历史学者评价辛亥革命前后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年代,其结果是军阀割据,国不成国,你认为呢?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