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和何真宗的打工诗歌(4)

时间:2011-12-28 20:18来源:新华副刊 作者:杨宏海 点击: 载入中...
(《没有城市户口的蛙》),民工如蛙般匍匐于城市的最底层,蛙声道出了民工们的酸楚,城乡的差别,成了打工者的精神无法跨越的壕沟。

    “我不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民工/我只想用劳动改变一个家的贫穷。”(《矿难啊矿难》)这是又一个在矿难中罹难的打工者!为改变一个家的贫穷,不得不承受“一个又一个鄙视、冷漠、倨傲的眼神”,甚至以留下“一本又一本带血的影集”为代价。作者直面淋漓的血泪,为打工者卑微的生活申诉,体现的正是一个打工作家的社会良知。

    第三,为绵绵不断的乡愁找到朗朗上口、平易好懂的语言。诗集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在写乡愁,有打工仔打工妹的乡思,也有作者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思亲愁思。“是回家的二嫂在电话中告诉我的/妈妈和侄女在元宵节的晚上一起猜灯谜/每个谜语都是心事重重”、“我的归期/却成了侄女和我的妈妈/猜不出来的一个灯谜呀!(《猜灯谜》)这种来自生活中的语言,同时也是生活中最好的诗句,读来牵动人心。

    何真宗的创作,大都怀着对打工群体深切理解的态度,去关注和反映他们的生存状况,感知他们的呐喊、祈求和奋斗不息的精神。他将诗歌承担的东西,放回到了文学的原点:生存写作与道义承担,将其还原为无法抗拒的精神感召,这是何真宗诗歌的魅力所在。

    安子和何真宗是打工诗歌群体的重要代表,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把打工诗歌带到被集体加冕的高度。如果说安子的诗歌更质朴一些的话,那么何真宗则在艺术上开始了一些探索,而把打工诗歌推向新的高度的郑小琼,则在他们的基础上把打工诗歌引向精致,使打工文学不得不引起主流的重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忘记以安子和何真宗为代表的诗人群体,不能忘记他们集体努力中奠定的基础。 

    (写于200911)

    杨宏海,我国第一个提出“打工文学”概念的资深打工文学评论家,现为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人民日报评论员: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 拼排场不是真正的感恩和告别
  • 程耳:和电影比我的文字更好
  • 张裔炯:藏学研究的未来和希望在中国
  • 中俄蒙共话“穿在身上的艺术”:传承“活着”的历史和文化
  •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考古要管“保”和“用”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