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喝瓶太子奶,天天补充乳酸菌”。这则人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已经两年没有出现在电视里了。最近,太子奶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线,起因却不是广告,而是破产。
7月23日,湖南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4天后,株洲市委宣传部门又向外界通报,太子奶集团大股东兼创始人李途纯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日前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至此,李途纯曾经要打造“千年企业”的梦想,彻底破灭。
昔日“标王”破产始末
得知太子奶破产的消息后,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位于株洲的太子奶集团及其北京办事处,电话均没人接听。经过多方打听,记者得知,太子奶破产重整的时间表已经基本成型,截止时间大约在明年1月18日。这期间,如果有企业愿意注资,太子奶还有“生”的希望。
不过,与太子奶破产相比,人们更关心的是被抓的李途纯。
1958年,李途纯出生于湖南临湘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他进了湖南的一家国企。1990年,厌倦了国企生活的李途纯毅然下海,去深圳经商。不到3年时间,他就靠倒卖“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挂历,赚了100多万,这成为他人生的第一桶金。李途纯拿着这笔钱四处投资,做“花花公子”服饰代理,经营酒店、录像厅……最终,他选择了乳酸菌饮料行业,并于1996年在株洲创立了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全身心投入,不留后路。”这句李途纯常说的话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与企业的前途和命运。砸钱—赌钱—凑钱,在李途纯的手里,太子奶由兴转衰经历了三次重大转折。
刚创立时,太子奶年销售额还不到500万。1997年,李途纯斥资8888万元,让太子奶成为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消费品广告的“标王”。巨额投入的回报也是惊人的,1998年,太子奶获得了8亿订单。
尝到甜头后,李途纯认准了“先打品牌、再建市场、最后建工厂”的发展模式。他连续在央视投放广告,强势的宣传带来了效果,太子奶的扩张势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2001年到2007年,太子奶的销售额连续6年翻番,从5000万元跃升至20亿元,成为行业里名副其实的“老大”。
志得意满之时,李途纯开始带领企业走向第二次转折。2006年底,太子奶与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三大投行签订协议:三大投行向太子奶注资7300万美元,获得30%的股权。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降低注资方股权;如完不成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失去自己持有的太子奶61.6%的股份。
协议中的增长率对正在连年翻番的太子奶来说,似乎是“小菜一碟”。但到了2008年,太子奶的市场环境却急转直下。一方面,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瓜分了一大部分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爆发、“三鹿毒奶粉事件”对太子奶的销售影响巨大。当年太子奶的全年销售计划是36亿元,但截至7月底,只完成了26.7%。资金链的断裂让太子奶被迫提前履行协议。2008年11月21日,太子奶集团发出公告称,三大投行将共同注资4.5亿元,全面接管太子奶。但后来,因不看好太子奶的发展前景,三大投行资金迟迟没到位。2009年1月20日,株洲市政府出资1亿元,牵头组建株洲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接管了太子奶的核心资产。此时的李途纯虽没有失去全部股份,但却丧失了经营权。
如果说李途纯在第二次转折中输掉的只是名利,那第三次转折则直接赔上了自由。2008年7月29日,有媒体爆出太子奶资金链出现问题,负债高达10亿,部分工厂处于半停产状态。李途纯一方面通过媒体予以否认,一方面四处筹集资金。据株洲市委宣传部的通报,截至2009年12月,太子奶在全国范围内面向社会非法吸收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3亿余元。
然而,这笔钱并没有挽救太子奶。今年4月14日,又有媒体报道称,太子奶最大的债权人花旗银行已向法院申请将其破产清算。但当晚,太子奶即发表声明,称没有收到任何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书,花旗银行的行为是单方面的,不会对太子奶造成影响。然而,声明终究无法掩盖太子奶债务问题愈演愈烈的现实。李途纯走到了穷途末路。
为什么会有今天
太子奶发展到高峰时,企业员工曾达到8000人。当年,各大媒体都曾报道过李途纯的豪言壮语:“太子奶一定要进入世界500强。”“10年之后,太子奶集团一定要实现1000亿元的年销售额。”李途纯曾把造就“100个以上100万富翁,20个以上500万富翁,10个以上1000万富翁,5个以上亿万富翁”作为企业奋斗目标,而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化为泡影。
李途纯为什么会走到今天?种种原因,不一而足。抛开其他方面不说,经营领域,太子奶存在的问题就不少。
据内部人士透露,为了支付竞拍央视“标王”的巨额广告费,李途纯半年没有给员工发工资,就连进入竞拍场地的20万元入场券,都是借钱买的。各大媒体随后对李途纯的追捧,也让他开始过分追求面子工程和数字增长。而太子奶面临的外部激烈竞争和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却被李途纯彻底忽略了。
对太子奶败走麦城的原因,财经评论员水皮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首先,李途纯过分追逐资本市场的泡沫,却看不到其中的风险,这是企业在扩张时期的一个误区。其次,不计后果地筹集资金,导致企业陷入债务危机,管理层不得不继续筹资,企业债务危机进一步加剧。”
未来将会怎样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太子奶的品牌价值依然存在。这会吸引一些企业注资,让太子奶这一品牌继续生存下去。
然而,财经评论员叶檀则向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表示,太子奶的前途并不明朗。她认为,企业愿意向破产方注资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破产企业的产品或经营有特色,能够弥补注资企业的不足;二是破产企业拥有较好的现金流状况。但这两点,太子奶都不具备。加上如此高的负债,谁想要接手太子奶,都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在叶檀看来,太子奶作为一家享誉一时的企业,它的教训值得中国企业吸取。也就是说,企业在扩张时,必须量力而行。要对本行业未来的市场有准确预期,同时保证企业拥有一个持续健康的现金流,在出现突发的资金问题时,能够有足够的实力应对。
而对年逾50的李途纯来说,命运之船驶向何处尚属未知。他不久前接受采访时曾说:“我认为自己在重大问题的处理上,在风口浪尖时,没有把握好,还是过于自信。”他如此反思自己,不知是轻还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