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这枚印章为铜质桥形地钮印章,名称为“诏假司马(我省古代军队职务及官职)”,印文为阴文篆刻,长、宽为2.8厘米。胡晓军说:“印章不仅完整,而且字迹非常清楚。证明了墓室的年代及主人身份,可以初步认定这座墓室的主人为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武职。”
出土的“诏假司马”印章及装饰品。(来源:西海都市报)
我省首次发现的铜俑。(来源:西海都市报)
本文摘自:《西海都市报》2010年2010年9月19日第A03版,作者:祁国彪,原题:《“诏假司马”印惊现彩陶之乡》
9月18日,秋高气爽,位于我省乐都县碾伯镇七里店马家台的汉墓群1号大墓发掘现场,考古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对大墓考古发掘工作做最后的整理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发掘,1号大墓的野外考古工作即将结束,大墓里的重大发现将写进我省考古史。
1考古发掘队进驻现场
正当兰新铁路复线青海段建设工程在乐都县马家台地区紧张施工之时,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兰新铁路复线青海段全线260公里沿线建设及保护控制区域开展实地调查,对在1986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马家台墓群展开考古勘探。最后确定对马家台墓群,尤其是1号大墓考古发掘。6月22日,经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省文物局的同意和具体布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业务骨干成立马家台考古发掘队并进驻现场。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胡晓军担任领队。
“当时,我们进驻马家台墓群现场后展开前期勘探,确定有2座早期墓葬、8座晚期墓葬和一座灰坑。其中,1号墓和3号墓及灰坑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他的8座墓为清代晚期。7月初开始对古墓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8月13日对1号大墓正式发掘一直至今。”胡晓军一边小心翼翼地清理着出土的文物,一边对记者说。
2沉睡了千年的地下“王宫”
在现场,1号墓的整体造型和结构已完全显现在人们的面前。整座墓为东西朝向,墓门朝东。有封土堆、棚木、墓道、照墙、甬道、单前室和双后室组成,封土堆高6.4米、南北长29.5米、东西宽22.5米,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通过切面发现封土堆共为36层,这样的封土堆在我省考古史上比较罕见。墓道长12.5米,宽1.9米,高为2.16米。照墙残高1.6米,其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精美的砖雕作品,有力士、斗拱和菱形网格砖雕。
通过高1.56米的甬道后就进入了单前室。单前室带有穹隆顶。全部由青砖建造,高4.26米,为正方形。因早期被盗,骸骨零乱。“在这间墓室内我们共发现5具棺木,出土盘口壶、陶灶、陶仓、陶碗、陶甑、陶井、陶灯和印章、铜俑、铜镜、铜马残件、铜车马器、五铢钱及无法提取的漆器。目前我们正在修复残片。”胡晓军介绍。
单前室后面是双室。南侧为南后室,高3.26米、宽2.6米、长3.52米,同样带有穹隆顶,在这间墓室内考古人员发现1具棺木,发掘出土盘口壶、陶井、三足盆等物。同时发现2件金饰品,摇钱树残片及少量铁制棺钉。在胡晓军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北侧墓室,胡晓军介绍:“这间墓室为北后室,高3.48米、宽2.2米、长3.56米,带有穹隆顶,这里当时葬有2人,除了一些陶器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料器(类似玻璃的装饰品)玛瑙珠、萤石挂件。在零乱的骸骨中还发现有狗的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