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喊冤石”正面,图案貌似一人在击鼓
最近一段时间,南京白马公园的石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次石刻热,也引起了南京民间考古爱好者韦世林的兴趣,他告诉记者,离白马公园不远的情侣园有一块奇特的“击鼓喊冤石”,因为隐藏得巧妙,除他之外,从来没有人注意过。几年来,韦世林一直在考证这块“击鼓喊冤石”的来历,他的研究结果还被收进了《南京史志》杂志,被专家称为“草根”发现。
韦世林所说的“击鼓喊冤石”是什么样子,又会有什么故事呢?记者前往情侣园探奇。
“击鼓喊冤石”背面,石料中间有圆孔
情侣园奇特石刻
市民认为是明代“击鼓喊冤石”
在韦世林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情侣园内鸽楼北侧的树丛间。
地面上卧着的八九块石头映入了记者的眼帘,韦世林指着其中一块说,这就是他独家发现的“击鼓喊冤石”,石块中间有一个圆孔,侧面有半个圆孔。
韦世林拿出随身携带的皮尺,开始测量眼前这块石头。测量显示,石块长69厘米,宽65厘米,厚17厘米。
记者细细打量,这块“击鼓喊冤石”上除了石头天然的纹理外,并没有任何雕刻或装饰。
韦世林说,秘密其实藏在石头的另一面,“我是2006年5月发现这块石头的,就在这个位置。当时,石头上的这两个孔引起了我的注意。石头微微发黄,是花岗岩质地,非常重,我请附近的工作人员帮忙,才把石头翻过来,看到了击鼓喊冤的图案。”
6年过去了,这还是原来那块石头吗?所谓的“击鼓喊冤”图案到底是什么样子?
记者和韦世林一起,使出浑身力气,才借助巧劲将沉重的石块翻了过来。石块表面沾满了泥土,还有虫子爬来爬去,根本看不清上面是否有图案。
韦世林变戏法似的掏出一只清洗干净的大号色拉油桶,从附近的湖里打来满满一桶水。随后,他掏出一只旧牙刷,一边用水冲一边用牙刷刷掉石块表面的泥土。
一幅完整的图案展露出来:石料左上角,是一团云纹;正中间是一位头戴帽子,身着敞领上装的古人,左手高高举起;古人的左手上方,是一面圆形物体,上面有两个大字;两个大字已经被人为损坏,上面深浅不一的划痕,让人很难辨认出到底是什么字。
尽管字迹难以辨认,但韦世林却做出大胆推测,“你看,图像上的这个人,应该是受冤犯人的家属,正在击鼓要求升堂重审。这块‘击鼓喊冤石’,应该是镶嵌在明代南京最高司法机关墙壁上的器物。”
韦世林之所以有此推测,一是根据石刻的形状;二是根据他几年来查阅的资料。
“击鼓喊冤石”正面朝下藏在一堆石材中间,不易被发现
情侣园靠近明代刑部
奇特石刻是衙门大堂装饰物?
韦世林向记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金陵十朝帝王·南京卷》一书,书中第123页在介绍太平门时称:明初曾在玄武湖畔太平门外设“三法司”,玄武湖滨俗称“天牢”,因罪处斩者多在此执行。传说夜间哀声四起,村民不得安宁,所以取名太平门,由此通向天牢的一段太平堤称为“孤凄埂”。
曾在玄武湖工作的李源证实了书中的这段记载:“明初的太平门,地处中山南麓、玄武湖东南,而根据明初地图显示,‘三法司’确实是设置在这附近。‘孤凄埂’所在的太平堤,修建于明初,是朱元璋为防玄武湖水满溢而下旨修建的。”
李源提到的“三法司”,也就是韦世林所说的“明代南京最高司法机关”,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呢?
资料显示,三法司其实就是明朝的中央司法机关。其中刑部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设置于洪武元年,最初设立了四个子部,其后机构设置经多次变动。刑部的职责和权力,具体说来:“刑部尚书、左右侍郎,掌天下刑名及徒皂、勾复、关之政令。”也就是主要掌管审判业务。
都察院是明代的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设有左、右都御史两名,左、右副都御史两名,左、右佥都御史两名。都御史的职权为:“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也就是说,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断案权力。
三法司中的大理寺是慎刑机关,主要管理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
记者从明初地图上看到,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家机构,都位于太平门西侧、玄武湖南边,紧靠城墙的地方,由西向东依次排列。不过,几幅明初的地图对比显示,最东侧的大理寺,有时标记出来,有时却没有,还有一幅地图上,理应是大理寺所在的位置,却标着“断事府”。这种变化,其实和历史的记载是吻合的:大理寺在历史上曾被屡罢屡革,直到永乐初年才正式确定下来。
石材上的字貌似“肃静”
《明朝那些事儿》作证
“击鼓喊冤”图案主角是岳飞?
韦世林的大胆推测,得到了《南京史志》杂志社的认可,他以此为内容撰写的《鲜为人知的金陵文物》还被收入了该杂志。不过,不久前一个无意中的发现,让韦世林有了进一步的判断,他认为,图案上的这位古人,应该是民族英雄岳飞。
韦世林的这一判断,来源于《明朝那些事儿》一书,该书经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琪审定,其史料非常可靠。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中,在讲到明朝的特务机构时,有这么一段描述:
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东安门(具体地址是今天的北京王府井大街北部)设置东厂,这是一个由宦官主管的特务机构,直属皇帝。东厂最初只负责侦查、抓人,并没有审判的权力,但是到了后来,为了方便搞冤假错案,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神,东厂也开办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的大小特务每天在京城大街小巷里面活动,他们常常罗织罪名,诬赖良民,乘机敲诈勒索。到了明朝中后期,东厂的侦缉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全国,搞得举国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东厂的特务在刺探情报、鱼肉百姓之余,也有着自己敬仰的偶像。在东厂的府衙大厅旁边,设置了一座小厅,专门用于供奉这位偶像。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东厂特务们供奉的这位偶像,居然是民族英雄岳飞。
东厂供奉岳飞像的记载,让韦世林感觉豁然开朗:“东厂其实也是个司法机构,既然那里供奉了岳飞像,三法司也有可能供奉岳飞像。我们都知道永乐帝朱棣迁都的事情,永乐帝在北京沿用的还是南京的那套司法机构。据此推断,‘击鼓喊冤石’上的人可能就是岳飞。”
情侣园曾是玄武湖的一部分
“击鼓喊冤石”身世待考
韦世林推测“击鼓喊冤石”的主角是岳飞,显然证据不足。但这块石材到底是不是明三法司的遗物呢?
记者请教南京市博物院考古专家王志高,王志高表示,他曾经对白马公园的石刻做过比较详细的考证,但情侣园的石刻,他并不了解。
记者又找到了情侣园的几位工作人员,他们告诉记者,情侣园的这些石料,是上世纪80年代才搬到今天这个位置的,“以前,情侣园这块地方,都是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玄武湖清淤,淤泥堆到这边,才有了这块地方。上世纪80年代,情侣园做景观,我们请了窦村的石匠。窦村在江宁青龙山脚下,那里的石匠南京最有名。请到石匠以后,我们又去安徽买了一批石头。石头来了以后,用了一部分。不过,据我们记忆,这批石头应该都是原石,上面没有图案。你们说的这块‘击鼓喊冤石’,可能是窦村的石匠从南京别的地方拉过来的。但到底是从哪里拉来的,我们也说不上来。”
记者又将“击鼓喊冤石”的照片传给“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的高松,高松看了图片后告诉记者,他从石头背面的纹理判断,这块石头不是安徽的,“应该是大青石,出自南京本地,是明清时期南京常用的石材。从形状和上面的孔推测,这是一大幅壁画的构建。正面的颜色之所以发黄,可能是用了什么工艺的缘故。”
高松还告诉记者,在情侣园南侧的太阳宫附近,考古曾发现了明代刑部房屋遗址,“但就我所知,目前还没有出土石材构建。”
不过,高松认为,也不排除“击鼓喊冤石”是明代刑部遗物的可能性,“但这需要仔细考察和多方求证,才能给出结论。”
被毁二字疑为“肃静”
“击鼓喊冤”图案上的两个字到底是什么?只要能辨认出来,或许就能解开石材的身世之谜。
记者反复查看对比,右侧的字应为上下结构,疑似“肃”,左侧的字应为左右结构,疑似“静”。两个字组合起来,貌似“肃静”。
“肃静”是古代司法领域的常用语,判案的公堂之中,常有写着“肃静”“回避”等字样的牌子。如果这两个字果真是“肃静”,倒不失为“验明正身”的一个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