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谁在夸大汉字书写的危机

时间:2013-11-14 08:06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姜伯静 点击: 载入中...

听写大会

 

  近日,着名学者周有光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我看了,很好。”“但假如我去考,一定考零分。”在他看来,央视这档热门节目里的有些字不好写,也不常用。“原来规定有7000个通用汉字,现在把通用汉字增加到8000多个,这个数量超过了人们的承受力,实在有点太多了。”(11月11日《北京日报》)


  周有光先生的话也许有戏谑的成分,但我认为这话很严肃。要让我们办一个类似“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把人考得死去活来,那也不难。只需找几本古老的书或字典,弄一些稀奇古怪不常用的文字,就可以了。但是,拿这个“考试结果”来衡量汉字面临的危机程度,那就有些滑稽甚至危言耸听了。汉字书写危机的确存在,但远不如电视上生僻字考试表现出来的那么夸张,我们其实是高估甚至是夸大了汉字书写的危机。


  面对汉字,乃至更为博大的汉语,我们需要两个正确的态度:一是传承的态度,一是使用的态度。传承的,是汉字的文化属性;使用的,是汉字的工具属性。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智商、时间有限,让我们重复古代私塾四书五经式的学习很不现实甚至荒唐,除非让我们复古、不再接触经书之外的知识。所以,我们只能在有限度的传承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汉字的工具功能。平心而论,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使用的汉字真正有多少呢?有很多汉字,我们只需要认识就可以了,想想那些繁琐的笔画和微乎其微的使用率,记它有必要吗?


  不可否认,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锻炼了某几个手指,却让我们忘了某些汉字的写法。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瑕疵就反对电脑的运用、否认互联网输入方式的意义和作用,不能因为这个瑕疵夸大汉字书写乃至汉语的危机,更不能无限放大这个瑕疵进而排斥外国语言。周有光先生在《汉字声旁读音便查》一文中说:“现代汉字学以现代汉字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为今天和明天的使用服务,尽量减少汉字在应用中的不便。在汉字学的领域里,应当厚今而不薄古,开今而不泥古,用今而不废古。”这应该是对汉字的正确态度。但我们今天呢?我们完全忽视了“今”与“古”的平衡性,我们完全忽视了使用汉字目的双重性--传承和方便。甚至我们还有一个疑虑“借助夸大汉字书写的危机,来排斥英语甚至数学这些现代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我想,正是人们夸大了汉字书写的危机,才使得排斥英语甚至数学的声音才越来越大。


  我们从小学时代起到高中毕业,经过了多年的汉字书写强化训练,这种基础不是电脑键盘能够彻底毁掉的。偶尔性的“失忆”,从记忆规律上看也是短暂的,稍微强化即可恢复,何必用放大的危机论来展示呢?英语的高考分数已经被减为100分,这有英语考级的过错,更有汉字危机论的功劳,可这完全无法掩盖英语是世界最主流语言的现实。有人鼓吹让数学滚出高考,难道会写几个生僻的汉字就能替代数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1930年,胡适在给夏蕴兰的信中说:“你信上似乎轻视英文的功课,这是错的。我劝你借这机会努力学一种外国文,要学到看书作文全有乐无苦的境界。这便是打开一条求知识学问的生路。故纸堆里翻筋斗,乃是死路,不是少年人走的。”这些话,现在看来的意义远大于八十多年前。因为,我们现在不但是夸大了汉字书写的危机,还要在“故纸堆里翻筋斗”,而且还把英语的地位人为地降低了,甚至要降低数学的地位。我们究竟要不要极力强调汉字书写这个问题呢?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郁钧剑:汉字书写首先是工具 不是纯艺术
  • 不可漠视“写字文化”
  • “错字连篇”背后的汉字书写危机
  • “汉字听写”能否“复兴汉字”?
  • “冰封”的汉字真能“焐热”?
  • 汉字发展演变中的“生死”值得探讨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