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宴之邦:古人将猪奉为图腾却又大吃猪肉

时间:2013-11-26 08:39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周范才,陈泽明 点击: 载入中...

  前些年,一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才子”因转行卖猪肉轰动一时。


  他就是陆步轩。2013年4月11日,在离开母校20余年后,陆步轩首度以校友身份站上了母校的讲台。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陆步轩低着头平静开场,声音有些颤抖。十年前,他以“眼镜肉店”老板的身份在老家陕西开卖猪肉,“北大才子”摇身一变成了屠夫。


  在当屠夫、卖猪肉的问题上,他的学弟陈生显然更为成功。


  1984年,陈生从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不久,辞掉在广州市委办公厅的工作,毅然“下海”,如今创办了“壹号土猪”,畅销广州、上海等地,营业额达数亿元之巨。


  “实在不行,你还可以卖猪肉。”同一天,站在北京大学“职业选择与人生发展”的讲堂上,50岁的陈生言语中透着慷慨激昂,但依然笑言“我们是北大的丑角”.


  在台下的精英学子眼里,养猪、当屠夫、卖猪肉显然仍是一个需要勇气才能做出的抉择。


  这一切,只因跟“猪”有关。

 

 

  没有猪,就没有家

 


  猪,并不是从古至今就遭人鄙夷的。


  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猪就已成为最重要的家畜之一。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徐旺生在我国已故知名养猪学专家张仲葛工作的基础上,前几年曾编着出版《中国养猪史》一书。书中记载,考古工作者曾在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发现了可能是家猪的骨骼,这标志着中国古代人类已经将野猪驯化成家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一万年前。


  其时,猪的形象是非常神圣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易华向《了望东方周刊》介绍,汉民族的图腾龙最初就包含有猪的形象,中国西南傈僳、哈尼、珞巴等民族也都曾以猪为图腾。


  远古时代,猪和龙曾合为一体,作为宗教信仰或生命崇拜的对象。徐旺生向《了望东方周刊》介绍,我国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址曾出土一具猪首龙身的玉猪龙,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


  猪也并非一开始就以形象丑陋示人。《山海经·海内经》就形容黄帝之孙、颛顼之父韩流是“豕嘴猪蹄”;甚至,很多古人还以“猪”为名。如春秋时的晋大夫先毂号“彘子”,刘邦有名大将叫陈。这其中,最为着名的自然是汉武帝刘彻,他本名叫刘彘。


  易华认为,猪的地位下降自商鞅变法之后就开始了。秦国变法以耕战为国策,尚武好战文化占上风,霸道盛行而王道衰微,猪的地位下降就成为必然现象。


  易华说,猪在农业生产上不如牛,在战场上不如马,加上驯化后多被阉割,力大豪勇的特征消失,猪崇拜也就逐渐消逝了。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自汉代以后,人名中就很难见到猪的踪影了;相反,对猪的各种辱骂、指责、讥讽还成了中国文化中一个突出的特征,猪由此变成了愚蠢、好吃懒做的天然代称。


  然而,在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猪的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古籍《渊鉴类函》说“猪入门,百福臻”,猪在农业社会里是财富的象征。民间谚语更是认为:“富不离书,穷不离猪”、“种田不养猪,等于秀才不读书”.


  即便到了现代,猪也曾被寄予了厚望。新中国成立后,猪的养殖被大力提倡,人民政府发出了“一亩一猪”的口号。1960年,当全国农业生产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时,《人民日报》还曾发表一篇“猪为六畜之首”的社论,号召全国养猪,以尽早摆脱困境。


  这方面最突出的佐证是汉字“家”.许慎《说文解字》释“家”字云:家,也。从宀,省声。他认为“家”的发音来源于指代公猪的“”.段玉裁的注解更是认为“家”字不是形声字,应为会意字,“此篆本意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为人之”.


  但不管如何,“家”字从“豕”已经足以说明猪在我国古代农耕文化之中的特殊性。在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娶妻成家了肯定就得养猪,这是一个家庭财富的象征。“不养猪的人意味着过得很一般,比如单身汉就不养猪。”易华认为,直到现代商品经济兴起之前,中国农村几千年来的传统莫不如是。

 

 

  “亥日人君”

 


  既然猪成为了家的一部分,也就不可避免深入到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国自古以来饲养的家猪鲜见白猪,多为花猪、黑猪。故而在历史上,猪以颜色为标记收获了诸多文人雅士赠予的文雅称号,如乌金、乌将军、黑相公、黑面郎,等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叶舒宪向《了望东方周刊》介绍,2008年他曾出版一本专着《亥日人君》,以期从人类学和文化史角度探讨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据叶舒宪记载,“亥日人君”最早见于清朝乾隆年间厉荃所着的《事物异名录》一书,这一美称让猪终于摆脱了被人轻蔑贱视的低下地位,竟然一步登天成为“人君”了。


  在中国十二生肖中,猪依地支的顺序以“亥猪”排名最末。为何猪会排名最末,这是很多民俗学者感兴趣的话题。叶舒宪的《亥日人君》记载的一个传说是,因黑猪在争抢生肖座次时,触怒了玉帝,故意将黑猪换到最后,并且提笔批文痛骂:无用蠢材,颠倒黑白;罚去吃屎,一年一宰。


  “一年一宰”的传统是有的。据徐旺生介绍,我国家养的各地猪种大多生长周期很长,多需要大半年时间,而对古代家庭而言,吃猪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传统上,一年到头只有过年的时候,各家各户才会杀猪吃肉,称之为“杀年猪”.直到如今,在我国不少农村地区,“杀年猪”仍是不少农家年终的盛事之一。


  “猪”“朱”同音,而“朱”是封建皇家专属,因而“猪”也被寄予了很多美好的期望。隋唐科举肇始之后,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有将来做了将相的,要请同科用红笔把他的名字题在长安城的雁塔上,这就是所谓的“朱笔题名”.


  “题”还与“蹄”音同,故而赶考时,亲友们还赠以红烧猪蹄,取“朱笔题名”之意。及至今日太湖之畔,过年互赠猪蹄、婚宴必上猪蹄依然是重要民俗之一。


  也因为同音,猪在历史上还曾遭遇灭顶之灾。知名的明朝“荒唐皇帝”朱厚照生于辛亥之年,属猪,偏巧他又姓朱,一时兴起,竟然下令杀光全国所有的猪。《武宗实录》记载,“正德十四年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宰杀殆尽。”到这年祭祀时,因找不到猪,“有司以羊代之”.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