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用“打酱油”心态看待网络热词

时间:2013-12-04 08:42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李光金 点击: 载入中...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热词”,这首先是一种时代演进的正常反应。不说别的,取名字就很明显,比如有了科举制后,尤其到明清,就有好多人叫“应魁”、“登榜”、“及第”,新中国刚成立时,“建国”、“解放”、“建华”都是热词,同样的道理,适用于当下。不管是风靡一时的热词,还是惊艳快闪的新词,甚至是“火星文”、“表情词”,有着相似的产生背景--网络时代。在国人的政治生活中,对网络热词的使用也是频次渐多,例如国家领导人都曾使用“拍砖”、“盖楼”、“点赞”等等。


  况且,即使是同一个词汇,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释义,这正是汉字的绮丽之处。举个例子来说,“土豪”是最近几个月才流行于网络的词汇,连美国《侨报》都刊载时评文章《土豪,你凭什么这么火?》,足见影响之大。其实,“土豪”并非首次被“老美”关注。美国人斯诺见证下的红色延安,就是“打土豪,分田地”,那时的土豪特指剥削者“大地主”,市场经济背景下,“土豪”称谓指向的是“暴发户”,而如今的“土豪”,带有自嘲意味,潜藏草根情愫。


  互联网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词汇也必然被刻上网络烙印,有的词也不过是“打酱油”的--今天还在疯传,过几天可能就销声匿迹。既然如此,公众也不妨抱着“打酱油”的心态“路过”.毕竟,对普通人来说,就如语言一样,词汇不过是用来沟通的工具。至于入辞典,还是有必要的,或者开设独立的“网络热词”章节,专门集纳,这需要确立一定的“准入”标准,例如在主要网络交流平台上的使用频次,热度持续的时间,以及对社会、文化影响的大小,等等。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给跳马路广场舞的大妈找个去处
  • 冯唐:我一直不屑于写大妈都懂的电视剧
  • 为何国人花巨款买艺术品却仍被称土豪?
  • 字典定义“土豪”惊了谁
  • 暴走大妈其实是在致青春
  • 《变4》堪称中国土豪品牌广告集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