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网友吐槽"最后悔的书":一种阅读的评判

时间:2013-12-06 08:01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杜浩 点击: 载入中...

  近日,不少文化媒体刊登了网友吐槽“最后悔的书”的文化报道,一些新闻论坛,还以此为话题展开讨论,引发了一些作家、网友的关注。


  《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叶开在微博上分享了让他最后悔买的书,接着编剧史航开始吐槽,随后网友也跟帖吐槽这些年买过的最让他们自己后悔的书。这其中既有《三重门》《小时代》这类由80后青春文学领军人物创作的作品,也有《南渡北归》《文武北洋》这样的作品,还有《东北往事》《杜拉拉升职记》《谁的青春不迷茫》《人生若只如初见》等畅销书。而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以及余华的《第七天》这样的名家名作也没能逃脱,而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檀香刑》《生死疲劳》也受到批评。另外,被吐槽的华语作家还有余秋雨、龙应台、池莉等,而被吐槽的外国文学作家则包括列夫·托尔斯泰、马尔克斯这样的世界文学史上的大家。


  叶开把哪些书归为“最后悔的书”?他在微博上写道:“我去年买了最后悔的是《这个天国不太平》(小品文拼凑)和《南渡北归》(这部小说真烂)。前年最后悔的是东野圭吾的九部小说(上了流行的当,他就第一本《放学后》凑合,去年被我忘在杭州南山路牙买加咖啡馆了)。”


  这位作家微博虽然文字不多,但也可看到他所购买的书,因为“拼凑”、“烂”、“流行”而成了“最后悔的书”.这可说是目前我们的图书出版和阅读文化中最突出的问题。


  如今,图书出版要快捷、及时,迅速进入市场,受利益驱动,很多粗制滥造之作便应运而生,比如像这位作家所说的“拼凑”类图书。因为拼凑,其承载的内容、思想都很有限,显得太过随意,缺乏完整体系。有的读者网友曾批评一些微博拼凑书,它们不过几句流水账,没有完整的故事和逻辑,或引几句书的内容评论,或回答网友的提问,或名人轶事摘抄,其明显内涵的浅显,理性力量的匮乏,逻辑的无序性,思想的碎片化,则根本无法带来阅读的精神享受、思索的兴味、沉思的回味和思想的快乐。


  “烂书”,也是目前读者对图书出版质量、写作质量的一个评价,而且,有的书评家推出了“烂书榜”.在读者眼里,如今的图书市场,“烂书”还是占绝大部分,它们要么是重复出版,要么是平庸出版,而那些貌似好书,甚至获得好评,但内容陈腐、见解肤浅,且具有蛊惑和欺骗性质的书,也属烂书范畴。“烂书”在阅读生活土壤中是不生根的东西,是萎靡的、苍白的、没有希望的,它不能使读者获得历史的意义、文化的意义、阅读的意义,是名副其实的“最后悔的书”.


  流行阅读、畅销阅读,几乎是现在的一种主要阅读形式,图书界那些充满“潜规则”的所谓的排行榜,就是这种阅读的反映。而这些所谓的流行阅读、畅销阅读,往往是资本文化制造的阅读文化潮流。资本市场不但批量生产文学产品,还为之进行包装、促销和宣传,诱导消费者去阅读它们的作品,来制造大众阅读的欣赏趣味,以致形成某个时期的阅读流行潮流。市场上的很多读者,就是被这个资本市场一手塑造出来的,由此出现跟风阅读、流行阅读。这次对“最后悔的书”的吐槽中,叶开说他最后悔买的书是东野圭吾的九部小说,是因为“上了流行的当”;很多网友说让他们“最后悔的书”,多是因为受人推荐或跟风购买阅读,而并未从中获得多少知识、心智、情感、灵魂等方面的教益和值得回味的阅读记忆。


  对一部书的阅读,因受环境、经验、阅历和文化积累,评判的标准和趣味会有很大不同,一些作家、网友、读者举出自己的阅读生活中这些“最后悔的书”,虽然不能说比较全面代表了读者、网友、书评家的看法,也或许存在一定的争议,未必具有什么专业性、权威性,但因为触及了当下图书出版界、读书界、作家写作等许多现实问题,也应是一种评判,一种声音。这样的“民意”,我们的图书出版、读书界和作家写作,还是需要加以认真对待的。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评"最后悔的书":折射书评萎缩困顿的窘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