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苏东坡:敢为老百姓讲话与办实事

时间:2014-02-12 08:24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宋秀杰 点击: 载入中...

苏轼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却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身上得到了体现,至今广东惠州还流传着苏东坡被贬到惠州后为当地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故事。


  2月10日,着名书画家、广东惠州市东坡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名誉会长梁力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其已故的父亲、广东惠州着名学者梁大和和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博览群书研究和考证,证实了这一在民间流传多年的说法。

 

 

  苏东坡是一位敢为老百姓讲话与办实事的人

 


  梁力文称,苏东坡(1037-1101)名轼,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时勤奋好学,立志报国。22岁中进士,26岁出仕,历任签判、通判、知州、礼部尚书等。他是个多才多艺的大文学家,在诗、词、散文、赋、书法、绘画等方面,皆称绝一时。他擅画墨竹、枯木、怪石,是文人画理论的奠基人。他为官清正廉明,有爱民、重民的民本思想,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国家施政的关键在于“结民心”(《上神宗皇帝书》)。他主张轻徭薄赋,时时处处关心老百姓疾苦。他不但“悲歌为黎元”,敢于替老百姓讲话,而且还不遗余力地为改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而作出建树。


  梁力文介绍,苏东坡在凤翔,改革“衙前役”,人称“苏贤良”;在杭州,治六井,浚西湖,筑苏堤,办病院;在密州,抗旱陈蝗,收养弃儿;在徐州,抗洪抢险,开采石炭(煤);在扬州,力罢劳民伤财的“万花会”,减免“积欠”.即使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依然想方设法救助当地婴孩。


  因此,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来看,他是一辈子在做好事,办实事。

 

 

  苏东坡身陷困境却仍心系老百姓

 


  梁力文称,尤其是在宋哲宗年间再遭贬谪来到惠州安置后,苏东坡还不遗余力为当地老百姓办了12件好事、实事,至今被传为佳话。


  其中他乐于施医散药的故事流传至今。当时,苏东坡到惠州不久,惠州流行瘴役,他亲眼目睹惠州缺医少药,老百姓又多无钱医治,病痛难除,便向黄州医学造诣很深的庞安常学习医药和研读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所着的《千金方》医学,发明了“治瘴止痛用姜葱豉”的药方施医散药,救死扶伤。后来他还借了土地种植人参、黑豆、枸杞、甘菊等菜圃来施救百姓。后人还将苏东坡和沈括两人历年收集的良方和和苏东坡对医药的论述,编成《苏沈良方》一书,成为我国重要的医学书之一。


  不久,苏东坡在惠州发现江边郊野到处都是无人掩埋的骸骨,便和当地知州詹范商量,筹钱雇人掩埋尸骨,造成丛冢。苏东坡自己也捐钱参与这件善事。他还写了《惠州祭枯骨文》的诗文。据王水照教授说:“其盛举波及距惠州二三百里和海陆丰地区。”

 

 

  苏东坡给惠州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后来,苏东坡还在惠州认真推广了“秧马”稻苗插秧技术,水碓水磨技术,并建议处理了驻军缺房和扰民的问题、博罗大火善后的问题,办理了新居凿井便四邻、在海会院辟放生池等问题。


  其中,苏东坡倡议并资助修筑惠州西湖一堤两岸的交通要道西枝江大桥的故事也十分感人。当时,他手头拮据,无钱可捐,便将皇帝赏赐的犀带也捐赠出来。同时,他还写信给正在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的弟弟,动员弟妇史夫人把数千两黄金拿出来“助施”,终于促成了这项有益众生的壮举,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的功绩,将湖堤命名为“苏公堤”.于是便有了现在惠州西湖八大景之一的“苏堤玩月”.


  梁力文称,苏东坡在惠州生活的时间比较短,仅有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却为当地老百姓做了这么多的好事,办理了这么多的实事,十分可贵。他的包容心、善举与乐于助人的精神至今影响着惠州人。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苏老泉到底是苏洵还是苏轼
  • 谁救了苏东坡的命
  • 苏东坡被小顽童考验即兴吟诗
  • 苏东坡以谜答谜
  • 苏轼对自然景物的挪移法
  • 苏轼诗作曾提“炸牡丹” 明清时成流行小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