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所处时代为前提,文化的强弱标志是它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的高度。我们的传统文化长度足够骄人,但是把长度当成高度,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心眼有问题。
文化的长度不能产生高度,文化的高度却能拓展宽度。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立国史,以我们的传统文化观衡量,可谓典型的“没文化”.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以技术和产品为形态的美国文化光斑,在世界上到处闪烁,这是文化的高度拓出的宽度。
在殖民时代已经远去的今天,文化以非武力方式实现其辐射与覆盖,或者叫文化输出,可以理解为“文化侵略”,也可以理解为先进文化对其他国家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匪夷所思的是,即使如此,我们有些人仍然不知忧患,不愿内省、奋发图强,自我感觉甚好,使劲彰显“文化大国”的优越感。如果我们不愿意睁着眼说瞎话,一定会看到一个明显的现象:有段时间,自鸦片战争后一直作为变革图强反动力量的“中国文化中心论”,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名义,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异常活跃,仿佛“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自主知识产权就在里面,足以解决钓鱼岛等问题。
在未对“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糟粕与文化精华划出边界的情况下,“弘扬传统文化”活动铺天盖地,“论坛”、“讲坛”、“大讲堂”,图书报刊“牛皮癣”,只要是“传统”都在大力弘扬之列。“秘戏”和“春宫图”未被公开弘扬,可能是因为不太好意思登坛登堂。对中国比较友好的西方思想家,上世纪到中国考察,都留下过诸如“喜欢闲适”、“爱吃”、“自足”、“不适合追求西方人追求的目标”(民主与科学)这类对中国人绝无恶意的文字。旁观者清,后来一部制作考究的《舌尖上的中国》,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传统弘扬到了极致,不知被多少电视台转播,从官媒到民口齐声赞美。要是民主和科学类节目能受到如此上下一致的热捧该有多好。“传统文化”这般优秀,受教育程度普通偏低的老少爷们又有爱听忽悠的习惯,大家会不会以为生活的改善是“弘扬传统文化”的结果,或者“吃得精细”是人生第一使命?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不能孕育现代科学技术因而和自主知识产权很难沾边的所谓“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世界,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如果真有脑子并且为国家命运动脑子,不妨回头看看其效果:偃旗息鼓没几年的“大师”们又纷纷出山,高调登场,慧眼看风水、芒硝治百病,治死了不少人,有关部门查究起来难度还很大。歌星们更走运,“今天是个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到处盛装亮相,粉饰太平,由人民(纳税人)支付高额出场费。奢靡之风盛行,豪宴豪宅豪车豪金,“风水好”的墓地墓穴天价待沽。《诗经》里的官仓鼠穿越千年,由“硕鼠”迅速长成“老虎”.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层出不穷,差不多每一伙背后都有一只有力的手。新中国成立后下达的扫盲任务还没百分百完成,新一代文盲--留守儿童数量又呈增长趋势,国家周边闪着虎视眈眈的绿眼睛。如此“太平盛世”,是少数人的太平盛世还是国家和人民的太平盛世?搞不懂。
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类似黑格尔的“积极矛盾和消极矛盾”)。“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积累下来的两种力量的总和,糟粕与精华一体共生,支撑龙椅几千年的主流文化基本上都是后一种力量。忠谏与陷害、坦荡与阴险、节俭与奢靡、炼丹术与婴儿膏、万人争啖袁崇焕、小脚辫子家天下,统统属于传统文化范畴。应该大力弘扬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全部。如果“传统文化”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就不会有一部让人不忍卒读的近代史了,也不会生产那么多因为热爱国家、矢志强国而成就名节的仁人志士,无须进口马克思主义,无须等到1949年,中国人民早就站起来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的态度依然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最高原则和唯一正确方法。把“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装在一个篓子里大肆弘扬,不知道是想兴国还是有意误国。
以所处时代为前提,文化的强弱标志是它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的高度。我们的传统文化长度足够骄人,但是把长度当成高度,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心眼有问题。聂鲁达用诗歌为他“瘦长的祖国”忧虑,我们有一脉瘦长的传统文化,如果真爱它,最好用忧患和创造去爱,给它捉虫子浇汗水,让它粗壮高大起来,开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朵,强大美丽自己的同时,也为更多国家送去芳香。河伯没见到海之前,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大的水是可以理解的,见了海还觉得自己最大,那就不好办了。河伯不这样,河伯见到海立刻知道了自己是谁,“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华民族,1840年才真正见到“海”,付出了那么大代价,这么快就没印象了,记性欠佳,忘性超强。全球化时代,自欺欺人的效果越来越差了,自欺还勉强凑合,愿意自欺是你自己的事,神仙也没办法。欺人就不同了,人家不是你,天下有多大,谁能排老几,除了白痴,大家心里都有数。民族复兴,需要警惕的仍然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老毛病:盲目自大、麻木不仁以及有了半亩地之后的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