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蔡锷将军,大家都有如雷贯耳的感觉。但说到《腊肠书》,知道的人也许不会很多了。
其实,《腊肠书》就是邹容的《革命军》。
据民国文人刘成禺的《世载堂杂忆续篇》记载,1902年,蔡锷第二次赴日学习军事时,年仅17岁的邹容也来到了东京。因志在革命,邹容与蔡锷等革命者声气相通,时常到蔡锷就读的成城陆军学校来聚会。一位叫刘成禺的同学从广东新会老家带来不少腊肠。蔡锷、胡景伊、蒋百里等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围炉讨论反清排满的主张,各人轮流发言,由年龄最小的邹容负责记录。
每次讨论完后,则烘腊肠为食。如此一个月以后,大家讨论出来的书稿已经成形,腊肠也吃得所剩无几了。
书稿出来后,大家正在讨论给书稿取个什么名称,沉稳、含蓄的蔡锷提起笔来,就在书稿的封面上题上“腊肠书”三个大字。
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邹容对老练持重、谨慎行事的蔡锷所取的书名并不满意,回到上海后,把书稿交给《苏报》印行,并将书名改为《革命军》,着者则署名为“革命军马前卒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