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广东百年地方治理特色

时间:2014-07-22 08:30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信力建 点击: 载入中...

广东在改革开放中一马当先

 

广东在改革开放中一马当先

 

  毋庸置疑,作为改革的先行者与试验田,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广东取得了让人骄傲的成绩。年初省政协第十一届二次会议召开各小组讨论会议,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统计局局长幸晓维在参加小组讨论时就透露,广东GDP今年有望超韩国。这也意味着继1998年超越新加坡、2003年超越中国香港、2007年超越中国台湾等地之后,在2014年,广东即将赶上亚洲四小龙中仅存的韩国。目前韩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十五位。此前广东省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广东经济增长8.5%,GDP达6.2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超6万亿元的省份,同时突破1万亿美元。这巨大的经济成就当然离不开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与中央的正确决策领导,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开创意识和地方治理特色。


 

 

一 伏笔

 


  广东的地方治理,从上个世纪上叶的陈炯明就有鲜明的体现。陈炯明一生,早岁参加同盟会,黄花岗之役为先锋(敢死)队第四队队长,以后谋炸广东水师提督李未中,武昌起义后,率师进占惠州,广东独立,为副都督等等,可谓功勋显着。在施政方面,他最先提出联省自治。他的具体做法是:在全省92个县推行自治,到了1921年,全省各县推行民选县长、县议员完成,广东省议会通过《广东省宪法草案》,声明“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陈炯明还邀请陈独秀到广东主持教育全局,创立公办教育,实行免费教育,私立教育也大为发展。1921年,陈炯明创立中国城市史上第一个建制市--广州市,并设了财政、公安、工务、教育、公用和卫生局长。广州还开始筹办市政纪念图书馆、第一公园、公共儿童游戏场、公共体育场、美术学校,举行体育运动会,美术展览,安装马路电灯,还建筑了新式住宅小区。每天有上千名清道夫打扫街道,疏通沟渠,还挨家挨户派发宣传卫生的小册子。广东全省总商会成立了,广东经济调查局成立,股票交易所成立。陈炯明还颁布了禁烟令,让广州数十年的烟、赌大害绝迹。让人目不暇给的新政,让广东成为全国最开放、最民主的省份,陈炯明的治理天才,得到了全国的承认。陈炯明以他的健行,将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化为了现实。无论如何,陈炯明的施政思想及实践为广东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描写了重重的一笔,也为半个世纪后广东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埋下了伏笔。


 

 

二 先声

 


  纵使在解放后,广东这种基于地方特色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自治思想与实验都没中断。比如,五十年代的所谓“地方主义”.这种“地方主义”首先表现在土改上。许多广东地方干部认为土改过于急躁,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古大存就曾说过“我们好像坐在火山上,说不定哪一天会爆发”;在合作化问题上,古大存不相信虚报、谎报的农业增产数字。他出生在农村,知道一亩地打多少斤粮食。然而他讲实话,为民请命,却被指责同右派分子“一个鼻孔出气”.1950年9月,中央从各省抽调7千名干部南下支援广东。南下干部大都经过北方农村的土改,有一套老经验;而广东当地的干部自认为熟悉本地情况,大多主张搞得缓和些,“宁慢莫乱”.1951年4月,李雪峰在华南分局扩大会议上,批评广东有些同志遇事缺乏阶级分析,指责所谓“广东特殊论”,是把一些次要的、少量的特点(华侨、工商业等)扩大化。还说,如果广东有特殊,那就是:一是新区,二是队伍严重不纯。其次,在对待华侨政策上,叶剑英、方方等本土领导从广东特点和实际出发,强调广东在土改中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的《土改法》和有关的方针政策,强调保护华侨,保护工商业,团结爱国民主人士。叶剑英、方方认为,广东最大特点是华侨众多,他们多数是出卖劳动力的劳苦大众,侨眷中的地主成分是极少数,因此,要保护华侨的利益,团结争取华侨支援祖国建设,并明确规定:对华侨地主的余粮,不准追至海外。但中南土委会却指示可以追至海外,说对华侨地主的“清算”,“不应只以国内财产为限”.作为生活资料的华侨房屋,本不准没收,却也没收了,没收面达80%.华南分局还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依靠大军,依靠南下干部,由大军、南下干部挂帅的指示,将广东各地党政干部作了调整,大军、南下干部当一把手,广东干部均任副职。1952年4月,华南分局召开扩大会议,再一次研究了土改中的问题,决定把土改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更坚决地贯彻依靠大军、依靠南下干部的方针,开展土改整队(整顿队伍),查出身,查立场。全省共处理干部6515人。其中广东大陆地区67个县,集中土改小组长以上干部7703人,进行整队,结果处理了干部781人,占参加整队人数10%强。1952年6月,毛泽东亲自出面处理广东问题。毛主席说:“这里是最高会议,讨论广东问题。”他对方方说:“你犯了两条错误,一是土改右倾;二是干部问题犯了地方主义错误。”又说:“广东土改迷失方向。我要打快板,方方打慢板。全国三个乌龟,广东、福建和广西。现在广西、福建爬上来,广东还在爬。”他宣布,由陶铸取代方方,叶剑英抓总,张云逸主桂(广西)、谭政主军、陶铸主党、方方主政,这就是华南分局五位书记的分工了。


 

 

三 缘由

 


  那么,在那个“万马齐喑竟可哀”的年代,为什么只有广东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能用自己嗓子喊出真话?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


  首先,是因为广东人具有内地人所欠缺的独立性。从历史层面来看,广东自古就偏于一隅,距政治中心北京可谓千山万水,是个典型的“天高皇帝远”之所在。使得广东人的自强精神和自主精神都得到很好的发展空间。广东人因此得以在一个自由空间里施展拳脚展示抱负,从而完善与创造出一种富于活力充满生机的岭南文化。也就是因为这种文化背景的支撑,所以他们敢说敢做。


  其次,则是因为知识的力量。语云“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不仅是探索真理的力量,同时也是说出真理的力量。1920年10月,粤系军阀陈炯明在孙中山指使和帮助下,打败了盘踞广东多年的桂系军阀,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广州地处中外交往的枢纽,历来新思潮相当活跃。陈炯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区域,趋附时髦,高唱社会主义,大力推行改革,以笼络民心。他敬仰陈独秀在文化界的名声,就连电邀请聘任陈为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主持并改革全省教育事业。陈独秀认为“广东是很有革命传统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先进人物,有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广东人是敢想敢干的。广东是有希望的”.于是他征求李大钊及上海发起组成员的意见。大家支持他赴粤:一可以将新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思潮广泛地带到广东去;二可以在那里发动共产主义者的组织。行前,他把党的书记职务交给李汉俊,《共产党》主编任务交给李达,《新青年》交由陈望道主编。12月16日,他上船赴粤。可能原来计划走陆路,故有毛泽东的长沙“青年团等仲甫来再开成立会”的说法。后来,李大钊也曾赴粤活动。由共产党中两位最有知识的创始人经营,广东共产党一开始就有极浓的知识色彩。最后,还因为广东地处南海,广东人自古有漂洋过海四海为家的传统,所以广东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侨胞最多的省份,也因为如此,广东的领导人跟海外最先进的思想生产力有更为紧密的联系,因而,也更容易接受真理,扞卫真理。


 

 

四 放手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虽然最先主政广东的两位领导人习仲勋与任仲夷都不是广东本地人,但是他们都能从广东实际出发制定适合广东本土发展的改革开放政策,即广东特色。


  习仲勋虽然治粤时间不长,但当时恰是酝酿改革的前夜。1979年初春,已经担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赴京出席中央工作会议。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大转折令他精神振奋,且广东全省上下求变求新的急切呼唤,更让他倍感机不可失,以他敢于踏着历史潮头前行的个性,他决心到风口浪尖“先行一步”.会上,习仲勋针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发出“出格言词”,说“国家和中央部门统得过死,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我们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这样做,对地方有利,对中央也有利呀。”他向中央大胆提出在广东设立经济特区的建议,得到邓小平的支持,邓鼓励道:“当年的陕甘宁就是特区……你们要杀开一条血路。”这里,“广东先走一步”,实际上就是在自治上先走一步。而习仲勋的继任者任仲夷,同样是一个实事求是、尊重广东客观实际的领导人。在其任内,出现从广州出发的第一批“香港游”,改变了过去长期限制内地居民走出境外、接触外面世界的情况;率先实现物价闯关;最早利用外资建五星级酒店;最早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最早“借鸡生蛋”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最早突破传统企业建制模式。当时,每一项改革都是在陈规腐制下的艰难掘进,面对诸多质疑非难,任仲夷表现出一位改革者坚定的谋略与智慧。接下来,林若主政广东期间,正值改革开放攻坚阶段,惊涛骇浪此起彼伏,他率领广东省委班子沉着应对,在农村全面实行包产到户,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在全国率先放开物价,保护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而1992年起担任广东省委书记的谢非,也借邓小平视察广东之机,对广东干部大声疾呼:“邓小平视察南方将对广东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要开足马力,不负小平!”开启了广东又一轮改革开放热潮。谢非还亲自为顺德改革撑腰,当时顺德产权改革遭遇极大压力,告状信告到中央,有的说:“又一个没有国有企业的县。”有的说:“政治局委员带头搞资本主义。”谢非指示顺德“多做少说,有的先做不说”,“尽量减少社会震动,减少阻力”的情况下放开去闯。


 

 

五 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广东成就的取得跟其自成特色的地方治理因素有关,但广东并没有把自己视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特殊地区,在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之余,广东不忘反哺整个国家。广东是中国经济版图中的老大,而广东对中国的经济贡献而言,无疑也是老大:从1994年起,广东税收就稳占全国第一,到2011年,广东全省国税系统完成税收收入7780.17亿元,同比增长14.5%.广东地税系统累计组织税费收入6079亿元,其中组织税收收入4248亿元,增长28.1%.而按照财政部发布全国《2011年公共财政收支情况》,2011年全国税收收入为89720亿元--也就是说:广东一省所交的税占全国的七分之一,或者说全国每7元钱的税,就有广东的1元钱。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将2004年广东跟同样是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的江苏做点比较:这一年同样有七分之一是广东完成的。而广东这一年人均GDP20165.3元,同年江苏省人均GDP为20254.3元--也就是说,广东的人均GDP只占江苏的99.6%.但这一年广东上缴国税2505.67亿元,人均上缴国税3150.2元;江苏上缴国税1643.99亿元,人均上缴国税2219.8元--也就是说:广东人均上缴国税比江苏人均上缴国税多41.9%.综上所述:广东人均GDP比江苏低0.4%以上,而人均上缴国税却比江苏多41.9%.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中小企业对国家税收的贡献:根据《2011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调研报告》,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部门共有18个,收费项目有69个大类,子项目则有上千个,企业税外负担很重。与其他省份相比,广东的中小企业税费负担更重,2010年,广东税收与GDP的比值为25%,同期江苏则仅为17%.


  一句话,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开创意识和勇闯敢干的治理特色不仅使广东一跃而成为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也使之成为对中国崛起贡献最大的省份--真正实现了双赢。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口号里的中国百年史
  • 一百年前的中国人怎样留学?
  • 百年前小学开设西餐班养蚕班
  • 一百年前镜框工人盗走法国的“微笑”
  • 世界名校的百年校训
  • 五百年前放弃印度洋海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