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作家应该跨界还是坚守?

时间:2014-07-30 08:30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许民彤 点击: 载入中...

  中国新闻网近日刊登文化报道说: 作家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7月24日上映,女作家权聆也变身导演,她执导的银幕处女作《忘了去懂你》定档8月29日,这是改编自她的2008年创作的小说。青春作家代表人物郭敬明自从进入电影圈,已一发不可收,继拍摄《小时代》后,再次执导的《小时代3》也已上映。而随着这种作家跨界热,作家刘震云将首次参加电视综艺节目,亮相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第三季,与濮存昕、于丹一起当“汉字先生”.


  作家热衷跨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作家们都去当导演了,演员们只好来写书?这是文学的冒险还是无利不起早的资本游戏?作家副业这么多,谁来写长篇?等等不一而足。某些作家从事副业,多方追求自身的文化效益,文化行为上的功利主义似乎是必然的选择。这也许是他们跨界的一种主要利益驱动。


  7月23日新华网悦读频道刊登“蒋方舟:极速发酵的‘伪文化’需求给作家带来利益”报道:近日在香港书展上,作家蒋方舟谈到“大陆作家的奢侈与困境”认为,大陆作家发展潜力很大,她把这些有利条件归纳为“作家的奢侈”,包括物质条件上、文化氛围上,以及创作题材上等。不过,空间虽大,然而挑战也都不少,“否则拥有那么多的幸运,为何我们仍然不是处于创作上的丰年?”


  无论是文化评论认为的“作家们都去当导演了,演员们只好来写书”,还是蒋方舟对现在一些作家产生的困惑,“拥有那么多的幸运,为何我们仍然不是处于创作上的丰年”,都说明,作家“跨界”,尽管能够获得更多的文化选择,却在文学写作本体方面缺失了更多机会;“跨界”的作家,或许能获取多方面的文化利益,而文学的贡献和影响力却是愈来愈小,甚至常常依靠一些文娱事件来制造“影响”和吸引“眼球”.所以,面对着文化娱乐消费大潮带来的诱惑,文化利益的冲动,这都会使作家面临着抉择,选择自己的文化行为和准则:跨界还是坚守?


  这使笔者想到近日一系列文化报道中的严歌苓文学写作出版情况。继今年年初推出《妈阁是座城》后,严歌苓的新作《老师好美》又即将上市。现在,严歌苓的每一本新小说一经出版便被影视剧公司哄抢、改编,甚至小说只有一个名字的时候就会被买走版权。面对很多作家华丽转身纷纷“跨界”,严歌苓却是选择文学的坚守。严歌苓说,她“每天坐在桌前写作,靠的是铁一般的意志”,而“过多社会活动会谋杀人的创作力”.她不希望影视改编她的作品打乱她的文学写作生活,“要扞卫自己的写作环境”.


  严歌苓之于文学的坚守,文化媒体赞扬道,“严歌苓主要作用是励志,严老师就像一个空降部队,她先出去采访采风,回到家进行严格的写作,每天早上4点起床写3000字。完成之后,她就飞到北京来,空运很多大耳光给我们,提醒我们这些生活在北京的人,我们的时间、生活过得很没有意义。每次看到她新的作品出来,都是被她不断地扇耳光的过程。”这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女作家,在这个浮躁、焦虑的时代,所应具有的坚守的精神姿态,安静的心灵,和面对种种欲望和诱惑时表现出来的静默而坚定的灵魂。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专访薛忆沩:作家需从整个人类文明里吸收营养
  • 作家王蒙:孟子的“浩然之气”实际是文化自信
  • 作家梁晓声谈阅读:读书的人多起来是好事
  • 著名作家贾平凹:文学永远关心的是人本身
  • 大学中写作课非常边缘 其实可大有作为
  • 大学中写作课非常边缘 其实可大有作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