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公众号“佛山微观察”一篇名为《不姓佛山姓福州,咏春那些说不清的事儿》在网络热传。7日,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针对福州咏春申遗成功做出回应称,明年佛山市文广新局和佛山市体育局将统筹多部门,以“咏春拳”的名称,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详见8月8日《南方日报·佛山观察》)
咏春在广佛是主流,佛山申遗条件得天独厚,咏春申遗花落福州的确有些遗憾。然而非遗是人们共同语言、经济和文化的人文标本,无论是文化润泽、精神洗礼、经济效益,真正该受惠的是民众。佛山学咏春的市民、基地、武馆的数量都非常可观,也有传承的天然优势。然而咏春内部以及与“永春”名分之争,踢馆风波、门派之见,要是武术切磋倒也罢了,如果是利益纠葛性质就变了。
契合全民健身的需求,咏春的传承就是要强身健体、提高生命质量,一旦列入非遗项目,公益性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只有民生功能、文化功能、体育功能兼顾,发扬光大才有群众基础。说到底,申遗成功与否,咏春都要经历市场检阅,而政府提供了资金和资源,理应覆盖更多的民众。在咏春内部还未理顺利益之前,政府部门选择“旁观”不失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