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去哪儿”为何动静这么大

时间:2014-10-16 10:22来源:大西北网-北方新报 作者:韩浩月 点击: 载入中...

柴静

 

    柴静离职了,虽不是她亲口确认,但来自央视同事的证实,让这一信息的可信性变得极大。或许,在人们心目中,柴静离职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这个消息虽传播得很快很广,但感到意外的人并不多。在中国,包括知名企业、IT圈在内,离职常常充满“阴谋论”,要么是人事清洗,要么是钱权斗争。相比之下,媒体界知名人士的离职,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说法,疲了,不想干了,是最常见的理由。媒体人多数比较理想化,更崇尚自由,因此这个圈子离职率高也不是什么奇怪事。


    在柴静之前,已经有多名著名主持人、记者离职。公众已经习惯了用平常心看待,尤其现在媒体大洗牌也给媒体人带来了更多重新选择的机会。所以,对待知名媒体人的离职,最好的心态是祝福他们能身心皆安宁,事业换新颜。


    但这次柴静离职的动静,确实比前面几位大了些,这也是得益于她曾经的职业辉煌,她参与创办并任主持人的新闻纪录栏目《看见》,口碑甚佳;她曾出镜《新闻调查》《面对面》《新闻1+1》等节目,迄今仍有强大影响力。她走了,人们担心她是否还能够重复辉煌,是在情理当中的。据报道,柴静确认没有签约下家,目前主要的任务是在家带孩子。从温和但有力的知性女主持人,到在家带孩子的家庭主妇形象,柴静的变化难免给人以落差有些大的感觉,但换个角度想,她可以高到处于关注社会民生的“女神”位置,也可以低到柴米油盐、换尿布的日常生活中去,这种主动去除“被神话”的做法,可以为她的复出扫平舆论障碍。


    柴静曾写过,“如果你喜欢一个事,又有这样的才干,那就把整个人都投入进去,就要像一把刀直扎下去直到刀柄一样,不要问为什么,也不要管会碰到什么。”在她从事新闻的那些年,她选择到了好的角度,也选择到了准确的用力方式,把自己像刀子一样深深地扎了下去,至于有没有一直扎到刀柄,她会有自己的评价,别人也会有别人的评价,至于评价不同在哪里,有多大的差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曾是一柄刀子。


    现在,柴静拔刀而去。她暂且把刀收归囊中,暂时退隐江湖。外面还有不少关于她的传说,但一两天过去,就会有别的信息将她离职的消息覆盖。这个时代就是这样,除非一个人不断拔刀亮剑,才会站在舆论场的中央,一旦退出,便会被很快遗忘。等待柴静归来,如果她出现在某个视频网站的员工名单里,大家不要觉得失望,侠女也要吃饭,况且还得给孩子赚奶粉钱。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姜昆评央视春晚唯一相声节目:还是及格的
  • 央视“名嘴”出书也得转型
  • 春晚门票亟待透明化
  • 建筑大师张良皋:数年前撰文批评央视“大裤衩”
  • 央视“主持人荒”是个伪命题
  • 央视春晚停办一年有何不可?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