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能否引领纯文学再次奔流?

时间:2014-10-22 11:20来源:大西北网-河南日报 作者:刘洋 点击: 载入中...

    10月20日,创刊57年、停刊25年的纯文学刊物《奔流》在河南省复刊。在纯文学期刊的社会影响力与经济效益均日渐式微的当下,此举在全国文坛激起一片涟漪。


    再次擎起纯文学大旗的《奔流》能否如众人期待般引领纯文学“潮起中原,奔流不息”?


 

 

曾经的梦:培养文学大家的沃土

 


    捧着由鲁迅题写刊物名的《奔流》(复刊号),省内外众多作家唏嘘不已。作为一本发现和培养一大批河南文学名家的杂志,它的重生勾起了很多人的青春梦想。


    1957年1月,《奔流》在省文联诞生,成为我省创办最早的文学期刊。如今蜚声省内外的作家李佩甫、田中禾、乔典运、张一弓、张宇、郑彦英、邵丽等大多是从这里起步并走向全国的。“我的处女作《仙丹花》就是由《奔流》杂志编委丁琳先生推荐才发表的,我也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回忆往事,田中禾感慨良多。


    作为纯文学杂志,《奔流》曾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代表杂志。曾在该杂志做小说编辑的中国作协会员刘学林说,《奔流》在全国文坛颇有影响力,在《奔流》上发表的小说大部分都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选载。“它的复刊,对于河南文学事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幸事。”

 

真实的梦:纯文学期刊的新阵地

 


    文学期刊的困境并不是新话题,纯文学的生存危机也一直被学界所探讨。纯文学是文学期刊赖以存在的理由,文学期刊的濒危,其实只是纯文学“门庭冷落”的体现之一。


    《上海文学》主编赵丽宏就见证了一些纯文学期刊走大众化娱乐路线却因不懂市场而自毁生命的事件。他曾表示,重要的纯文学期刊既是国家的文化名片,又是几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还担负着丰富地方文化生活、培养地方优秀文化人才的重任,如果它们倒掉了,那将是文学界的损失、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损失。


    据该杂志编辑部主任白银花介绍,复刊后的《奔流》将坚持走纯文学路线。她说,《奔流》仍为月刊,每月16日出版,栏目开设灵活,设置有“奔流故事”“小说坊”“散文界”“诗阵地”“报告文学”“文坛新论”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欣赏风格的读者需求。同时成立的“奔流文学网”将广泛收集文学作品,挑选精品力作在纸质刊物上刊发。


    “有梦的青春是幸福的。”《奔流》副主编游磊说,“《奔流》复刊给所有热爱文学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触碰梦想的平台和机会。”

 

未来的梦:期待《奔流》不再断流

 


    尽管令人振奋,但《奔流》依然面对着国内其他文学期刊同样的难题。接过这块烫手山芋的《奔流》社长、总编张富领说:“复刊不是简单的重新印刷出版。如果还采用传统文学刊物的运营模式,《奔流》还会断流。”


    对于刚刚重获新生的《奔流》,张富领有自己的想法。他说,在保证刊登作品质量的情况下,《奔流》杂志社要成立事业发展中心、作家培训中心和创联中心,通过一系列活动重铸“奔流”品牌,与省文学院、各地市作协以及愿意投身文学公益事业的企业家联合,扭转文学刊物死气沉沉的局面。


    “单靠一本《奔流》解决纯文学期刊的生存现状是不现实的。”省文学院院长何弘说,“好作品是永远的王牌,但也需要政府对纯文学刊物实行适当的扶持和保护性政策。”


    “如今并不是文学期刊的黄金时代,一本刊物要想见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张富领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诺奖成不了书市“兴奋剂”
  • 评作家富豪榜:纯文学处在尴尬的位置
  • 纯文学杂志生存难 很多靠出“野鸡刊”过活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