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游故宫”具有很强的符号意义

时间:2014-11-24 09:32来源:大西北网-东南快报 作者:杨朝清 点击: 载入中...

    今年12月开始,故宫博物院将在淡季每月第一个星期三试行主题免费开放日,以引导部分观众错峰参观。按照规划,享受免费游故宫的包括五类人群,分别为教师、大专院校学生、现役军人和公安民警、医务人员、志愿者。


    伴随着消费结构从生活必需品时代转向耐用消费品时代,旅游逐渐从精英消费转向大众消费。旅游不仅使人们释放压力和紧张情绪,消除日常生活的不适,也为人们展示了另一个世界。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每年接待观众超过1000万人的博物馆,络绎不绝的游客既见证了故宫的吸引力,也给故宫的文物保护、安全保卫、环境承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透过表面的热闹喧嚣,故宫也存在着瓶颈和短板--全年观众接待量分布不均衡,尤其是淡旺季差距十分明显。“免费游故宫”就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实行分流措施,以此引导部分观众避开参观的高峰期,获得更好的参观环境和文化氛围。


    旅游作为一种将消费者的需要、认同、情感和文化勾连起来的经济活动,是对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外在呈现。作为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故宫举办“主题免费开放日”,有助于扩大公众参与。然而,公众最大的纠结点,不在于“免费游故宫”的制度善意,而是对教师、医生等五类群体区别对待存在分歧。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一些景区为了招揽游客,可谓绞尽脑汁。与“属猴免票”“李姓免票”“背诗免票”不同,“免费游故宫”将惠民利民的举措与游客的职业身份挂钩,是否合理?这种“另眼相看”的做法,是否背离了公平正义,是否涉嫌反向歧视?在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即使是惠民举措,也可能会引发质疑。


    故宫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在争取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兼顾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表面上看,对教师、医生等群体实行倾斜性照顾,背离了一视同仁的公平原则。从实质上看,对“五类群体”给予特殊对待,是物质激励和符号互动的有机结合。每月第一个星期三这样的时间节点,能够享受到“免费游故宫”的只是少数人。从这个角度上说,“免费游故宫”具有很强的符号意义,向全社会传递出尊重和认同“五类群体”的符号信息。


    比较差异下的心理落差,难免会引发公众的相对剥夺感。“免费游故宫”尽管有着良善的初衷,却由于在细节上考虑不够周全,让人五味杂陈。故宫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充分吸纳公众意见,所制定出的举措才能更有“准头”,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