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文学的责任是记录时代中各种各样的人

时间:2014-12-17 08:01来源:大西北网-新京报 作者:柏琳 点击: 载入中...

格非

 

    12月15日,北京市文联组织召开“服务人民,书写时代”首都文学工作座谈会。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伟出席并讲话。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北京市文联主席张和平等,以及孟繁华、贺绍俊、白烨、格非、周晓枫、徐则臣等近30位作家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李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做好新时期文艺工作的重要遵循。北京作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把讲话精神贯穿融入到创作当中,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时代的精品力作,更好地发挥全国文化中心作用。张和平说,北京作家在以现实主义文学精神为基点展开的写作中,显示了他们关注现实、扎根现实的严谨创作态度,表达了他们对当代中国和普通人命运的关切。


    据悉,在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中,首次实现了有5位北京作协的作家同时获奖。格非的《隐身衣》获中篇小说奖,徐则臣的《如果大雪封门》获短篇小说奖,周晓枫的散文集《巨鲸歌唱》获散文杂文奖,孟繁华的《文学革命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论稿》、贺绍俊的《建设性姿态下的精神重建》获文学理论评论奖。


    与会作家在交流创作经验时,作家格非认为,文学要反映现实,更重要的责任是去记录一个时代中各种各样的人,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记录这些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过程。他谈到作品《隐身衣》中主人公的生存困境,那个以制作音响胆机为生的手艺人,作为一个边缘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平日里总是深居简出,默默为需要的人服务。由他的生存现状,折射出最真的社会现实。而青年作家徐则臣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作家,是失败的”,他回忆自己在创作长篇小说《耶路撒冷》的过程中,经常通过翻阅大量经典文学作品并从中“挑刺儿”来获得写作的信心。他觉得自己能获鲁奖,是因为“写出了失败的作品”,而一个好作家,“肯定要拥有面对无数失败的勇气”.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格非:不要做碎片化空间的俘虏 娱乐至死很可怕
  • 先锋文学为何没落?
  • 邱华栋:文学记录时代 安慰心灵
  • 格非:不要美化80年代 那时作家随时都要说假话
  • 衰世之书——格非访谈
  • 记录时代的眼神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