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过度商业开发到底谁来管

时间:2014-12-22 09:15来源:大西北网-宁夏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国内不少寺庙“功德箱”沦为旅游景区甚至经营企业攫取利润的工具。记者跟踪调查发现,再有两年,长期“承包”京城千年古刹戒台寺、潭柘寺的上市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西旅游”)将退出寺庙经营管理。但面对利益的诱惑,企业真的能实现退出吗?这种过度商业开发到底谁能管理?


    今年11月末,记者两度前往北京潭柘寺、戒台寺。尽管已经是冬季旅游淡季,但这里的各种“礼佛”柜台依然“生意兴隆”,一些项目甚至让人哭笑不得。


    如一种所谓“五行伞”,价格从数十元到百余元不等,差别完全在于尺寸的大小,至于有没有什么宗教含义,身着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表示,“没什么讲究,就是个平安健康”;在这两个知名古刹内,竟然都建有“财神殿”,不过位置很偏,能看出来是景区方面自己搭建的房舍,里面摆满了功德箱。


    记者粗略统计,当天景区开放的范围内,至少有超过20处售卖供佛物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场所(案台),甚至还有抽签算命、扯红线求姻缘的,销售人员则几乎句句不离“捐献”“功德”“平安”等字眼。一些明码标价的项目,价格低则数十元,高则数百数千元,最高一项竟要一万元。


    戒台寺内一名售卖纪念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光靠企业等方面的投资,其实还有很大的资金缺口,“还得靠这些(功德箱、香烛灯及纪念品等),大家的施舍,善男信女捐钱”.


    记者拿到一份由北京市门头沟区出具的相关报告,该报告对此前曾引起社会争议的“上市公司承包千年古刹”一事,相关部门已做出了京西旅游逐步退出潭、戒两寺经营管理的决定。


    而实际上,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寺庙各类过度商业开发的行为更是有着谁也管不了的尴尬困境。“设立违规功德箱几乎没有违法成本,我们前脚去取缔,第二天这里就能死灰复燃。”北京市佛教协会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了解到,目前对于寺庙相关事务的管理,参与者众多,包括宗教、旅游、文物、商业、公安等部门,但是仅仅是私设功德箱的问题,都面临巨大执法监管真空难题。


    北京市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京西旅游在潭、戒两寺中乱设功德箱等过度商业开发行为,目前虽然在监管上面临违法成本太低、执法成本太高等困难,但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将严加管理。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新媒体专电)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商业气息不应扰乱寺庙清净
  • 商业气息不应扰乱寺庙清净
  • 拍卖头香玷污民俗
  • 寺庙里的会所为何屹立不倒
  • 故宫附近“寺庙”藏会所,是谁在助胆?
  • 寺庙“封山”风波如何不再上演?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