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界人士重回后沟古村:摸摸文化良心是否还在

时间:2015-06-05 08:01来源:大西北网-中国新闻网 作者:胡健 点击: 载入中...

后沟古村

 

后沟古村

 

  “我已经73岁了,但我的任务还没完。在保护文化遗产的长篇文章中,没有句号,只有逗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3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活动中如是说。


  中国文化界人士3日回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起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后沟古村,在这里共同回望13年的风雨历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档案》在当日首发,该书首次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特殊身份的文化界人士所特有的文化行为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梳理。


  后沟古村是抢救工程的启动之地,13年后重回抢救工程起点,也是冯骥才一个萦绕已久的愿望。他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启动十几年后,参与者应该回到抢救工作的始发地,摸一摸我们的文化良心是否还在,自问还能不能找到昨天那一点心里的圣火。”他特意为后沟村撰写的对联:“不离不弃文明永继莫失莫忘古村恒昌”,表达出对这个小山村浓浓的“乡愁”.


  作为21世纪中国首个超大型文化工程,抢救工程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相呼应,内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协力,工程以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推动了中国一系列重要文化政策的出台,催生了一些重要的文化制度的制订和施行。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抢救工程的大潮中开展了民间口头文学、地方民俗文化、节日文化、木版年画、民间剪纸、唐卡艺术、少数民族服饰、民间文化传承人的调查、认定及成果整理、出版、宣传推介等工作。如14本《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180卷《中国民间故事全书》、10卷本《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多卷本《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录》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增添了重要内容。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进入21世纪以后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并实施的大型民间文化工程,自2001年开始酝酿,2002年筹备准备并于当年12月获准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03年2月正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启动实施。此后历时十余年,获得一系列文化成果,产生深远的国际国内影响。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