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涨价缘何有规不循?

时间:2015-06-26 08:01来源:大西北网-广州日报 作者:唐金凤 点击: 载入中...

  端午小长假刚刚过去,想必不少人选择外出旅行,有出游者吐槽:到了景点之后,发现门票价跟攻略上的不一样,而上涨的价格,景区也未做任何说明,好端端一趟出游,被票价毁了。


  不管假期时间长短,涨价似乎成了假期景区"迎接"游客的例牌。因为门票突然涨价,多少人气恼、愤怒、不解。按说,景区的运营成本需要自己消化,所以收取门票的做法并无不妥;而像古建筑维护、园林保养、花卉引种、道路修建等成本支出,不同时间多少不一,门票存在变动也属正常。


  公众并不是不能接受门票价格上涨,只要上涨空间适度、上涨原因提前告知、门票用处有清楚说明,这样的上涨,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但在现实中,景区涨价幅度和涨价预告往往违反国家规定。比如,甘肃省发改委近期正式批复,从今年10月10日起,麦积山风景区的门票价格将从70元上调至旺季110元,"一口气"上涨57%,根本不把"不得超过30%"的涨幅限令当回事;又如,旅游法规定"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应当提前6个月公布",而秦皇岛市在今年3月召开听证会之后,于4月1日起就将长寿山和五佛山森林公园景区"火速"提价。


  景区门票巨幅涨价与火速提价,到底为何?违规涨价往往跟景区维护成本上扬无关,而是地方政府或管理部门伸向景区的"要钱"之手太多。在我国,很多景区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门票价格并非由市场自发形成,而是由政府主导,不少景区都设立了门票处,设在政府或管理部门之下,有专家为此夸张形容,一到下班时,收来的一兜子钱就端到财政局去了。


  众所周知,现在喜欢出去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从惠民的角度出发,当景区提价时,政府应该拿些钱补贴景区,这才是旅游上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在景区管理上,地方政府往往扭曲了自身定位,非但不拿钱补贴景区,反而处处伸手向景区要钱--资源有偿使用费、基础设施建设费、价格调节基金,甚至是防洪水利建设费、民生工程建设资金、景区管委会储备资金等。个别地方更是以"发展旅游经济"为名,将巨额广告费用摊到游客身上。


  由于定价机制不完善,价格管理不统一、不明确,景区门票成了一些地方政府的"印钞机",及各方"要钱"的好窗口。都把手伸向景区,门票岂能不涨?所以,遏制景区违规涨价,关键在于收回伸向景区的行政之手,而及时公布门票价格构成、涨价依据,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景区门票争议多:“通票不通” 价格随意上涨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