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能力驾驭人工智能

时间:2016-03-15 08:01来源:大西北网-北京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这几日,一场“人机大战”举世瞩目。一方是美国谷歌公司研发的智能围棋(Alpha GO),一方是韩国围棋九段选手李世石,二者均被视为各自领域的“顶尖高手”.这场较量,将鹿死谁手?不仅围棋爱好者持续聚焦,欧洲各国的围棋官网因此访问量翻了10倍,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更是舆论沸腾。


    自人工智能问世以来,人机PK就是一个热点话题。19年前,“深蓝Ⅱ”大败卡斯帕罗夫,惊诧世人。随后,“浪潮天梭”、“沃森”相继与人类过招,均大获全胜。人工智能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人们开始担忧甚至恐惧,它会不会抢了我们的饭碗,霸占我们的生活空间,最终反噬人类?科幻电影中,智能机器“背叛”人类的桥段屡屡出现,网络论坛上各种观点火热交锋。许多人认为,在机器面前败下阵,挫伤的可不仅是人类的脸面和尊严,更关乎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这样的心理,看起来很熟悉。其实,这就像一对父子关系:起初,父亲尽心培养懵懂不知的婴儿,只求他更强更壮。然而,当小家伙渐渐长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有时还企图挣脱掌控,父亲难免会有失落感、恐慌感。更何况,机器不是人,它不受人类社会的道德、情感及法律约束。尽管如此,过度的忧虑恐怕也是杞人忧天,工具终究只是工具。目前来看,它也不具备形象思考能力,其创造性与开拓性远远不及人类。即便这次“阿尔法狗”获胜,也并不能说明人类智慧的最后堡垒被攻破。相反,它只能证明一群计算机科学家战胜了一个国际围棋顶尖选手,进一步证明了人类程序设计能力超群。


    说到底,“人机大战”本质还是人与人对决。回望整个人类活动史,就是一部人类自我突破史。从捕兽夹到乘法表、从电灯到汽车、从蒸汽机到计算机……借助不同程度的智能化,人类从野蛮状态中一步步跳脱,从简单思维中一点点跃升,实现了人手、人脑的延伸,几乎每次都为自身发展带来了巨大机会。这也是人作为智慧生物,最为特别之处。不管是被动遭遇对手,还是主动寻觅对手、创造对手,总能在一场场复杂博弈中,将自身智力与体力的边界延伸、延伸、再延伸,拓展、拓展、再拓展。


    此次人机博弈,结果还不明朗。但无论孰胜孰败,智能时代早已经到来。面对自己召唤出的“神龙”,与其惶惶不可终日,想方设法“拔插头”,不如潜心钻研“御龙术”,令其继续为人类造福。当人机交互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一个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日渐丰富的生活场景,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专访薛忆沩:作家需从整个人类文明里吸收营养
  • 提紧人工智能背后的那根线
  • 专访93岁著名诗人屠岸:人类不灭,诗歌不亡
  • 史学应关注人类生存环境
  • 阿来:文学不只道德探讨 应创造大的人类历史空间
  • 学者杨奎松:人类社会历史的第一属性是渐进性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