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与借荆州事件

时间:2016-03-23 08:01来源:大西北网-新民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关羽之官职与地位


    关羽,河东解良人。亡命涿郡时,与刘备相识。时天下大乱,刘备在乡里聚众起兵,关羽、张飞相与辅佐。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后,关羽负责守徐州所属之下邳。


    建安五年(200),“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已颇为得势,被拜为司空,“行车骑将军”.率众攻刘备,刘备仓皇败走。下邳被攻破,关羽被擒。曹操对关羽之武艺与为人极赏识,为笼络计,拜为偏将军。官渡之战,关羽刺杀袁绍帐下河北名将颜良,曹操奏报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曹操千方百计,予关羽以优厚,关羽仍投奔刘备而去。赤壁之下,孙权、刘备合力抵御曹操,获大胜。论功行赏,“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20),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后来,虽然关羽战功卓着,襄阳樊城战役中,曹操所派遣之水军都督于禁、大将庞德,分别被他生擒、斩首,因而“威震华夏”,但并未因此而加官进爵。


    刘备属下上表汉献帝,要求封刘备为汉中王时,共一百二十人,具体列名者顺序为马超、许靖、庞义、射援、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赖恭、法正与李严。诸葛亮之头衔为“军师将军”,关羽之头衔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虽然诸葛亮在前,其头衔却是刘备所杜撰的。据《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之胡三省注释,乃刘备临时创置。由此可见,当时似乎对官职、爵位并不十分重视,关羽没有晋升,也可理解。


    事实上,在刘备的阵营中,自从诸葛亮归从之后,阵营继续不断扩大,权力、地位就始终没有变动过:第一位是“先主”刘备,第二位是诸葛亮,第三位是关羽。关羽之被刘备重视之程度也从未超过诸葛亮。当初,刘备开始听从诸葛亮计谋之时,便发生了纠纷,事见《诸葛亮传》:“关、张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顾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因为刘备既是这一集团的领导,又是他们刘、关、张“恩若兄弟”的核心组织中的兄长,关羽当然绝决服从了。


    从另一方面说,即使偏将军、荡寇将军、前将军的军衔并不高,当初的汉寿亭侯属于最低一级的侯--亭侯,但他武艺超群,早年就以斩袁绍帐下河北名将颜良而令人震服,晚年又在襄樊大战时“威震华夏”,更何况又是刘备“恩若兄弟”的同起草泽的伙伴,所以他的地位虽居诸葛亮之下,却在其他人之上,所以我确认他居第三位。


    刘备对关羽的使用,是与诸葛亮密切商量后决定的,当刘备西取益州之际,“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刘备的西征进展迅速,于是“诸葛亮、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按当时形势,这荆州既是刘备大军惟一的根据地,也是西征人力物力所依靠的后方,那么,是否稳固安定呢?也不见得,荆州并不是刘备的发祥之地,毫无基础,是刘备向东吴的孙权暂时借来的。


    赤壁战后,三国鼎立的形势刚萌芽,而三国之间的关系又复杂多变,尔虞我诈,孰敌孰友,讯息不同。刘备虽与孙权之妹联姻,蜀吴仍未能坦诚相处,西征大军随时要注意许都方面曹操的动向,荆州则是防范东吴的重镇。


    种种因素决定了荆州是事关刘备成败的军事上的必争之地,所以一开始由诸葛亮、关羽二人共同防守,后来刘备因政治上局面大了,非诸葛亮前往出谋划策不可,只能由关羽一人来承担此一重任了。


    刘备、诸葛亮对关羽的重视、重用可以说任何文官、武将都无法与之比拟。但是,也必须明确:关羽始终没有担任蜀国中央政权的首脑,他只是被分配负责荆州地区的政治、军事各方面的事务。


    从接受使命到兵败被杀,他的生命历程也都是在荆州度过的,似乎并没有到过蜀的京城成都。民间广泛流传一句成语:“大意失荆州”,对关羽颇为惋惜。关羽的一生的确和荆州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刘备借荆州


    赤壁之战以前,荆州为东吴占有,赤壁之战以后,荆州属于刘备,其间变化不可谓不大。《三国志》之《武帝纪》说: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此一记载,缺乏过程和细节。刘备何以“有荆州江南诸郡”,语焉不详。《三国志》之《先主传》于“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之后,记载了刘备上表献帝,推荐刘表之子刘琦为荆州刺史。接着刘备攻占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此时刘琦病死,“郡下推先主为荆州牧”.牧,即刺史也。事实上刘琦的荆州刺史,仅仅挂名而已。而刘备早已在实际上控制了荆州。其过程也未说清楚。颇为微妙的是《三国志》的《吴主传》也略去了过程与细节,仅有“(十四年)……备领荆州牧、屯公安”的寥寥几句。但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了《江表传》,记载甚详:


    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复]从权借荆州数郡。


    周瑜为孙权言听计从的心腹,他给地给刘备不是小事情,肯定也是先通过孙权的。随后刘备又直接向孙权“借荆州数郡”.可见“借荆州”确有其事,但其范围大小仍欠详。此事经过可能有一番周折,关羽则迄未介入。但刘备西征,关羽负责守卫荆州,他身处蜀吴矛盾的风口浪尖了。


    继周瑜而负责吴国军政大计的是鲁肃,《鲁肃传》谓:“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其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已无任何疑问,但究竟是周瑜抑鲁肃劝孙权答允的,以上两书略有出入。也可以理解为周瑜、鲁肃二人对此事看法一致,所以孙权同意了。


    借荆州一事的细节始终没有呈现出来,但是,可以确认的是此乃重大事件,不仅是刘备直接向孙权开口的,而且是刘备奔赴当时吴国京城交涉的。关羽并未参与。


    后来具体的交接,东吴是周瑜主持的,或鲁肃主持的,或周瑜、鲁肃先后主持的,在刘备这方面看来也是他亲自接收的。


    关羽始终没有介入。但是,荆州到手之后不久,刘备要带大军西征,就把荆州这一重镇交付给了诸葛亮、关羽,诸葛亮离开之后,关羽单独担负起了这一重任。


    无论汉中或成都,离东吴都相当遥远,有关荆州的纠纷,东吴便把关羽作为交涉的对手了。


    鲁肃向关羽索取荆州


    《三国志》关于刘备向孙权借荆州的经过在《武帝纪》《先主传》《吴主传》均未讲清楚,《江表传》记载稍详,但与以上三篇传略又难以完全吻合。相当含糊的一个问题是刘备当初在油江口驻扎下来,并为之改名公安,时间在孙权“进妹固好”前后,好像是孙权主动安排的。这公安应当在荆州范围之内。随后刘备又攻占了零陵、桂阳等四郡。这才出现了“遂有荆州江南诸郡”的局面。


    究竟除公安之外,孙权是否主动还给了刘备一些土地?零陵、桂阳等四郡是孙权默许之下刘备去攻占的,还是刘备攻占后,孙权承认这既成事实的?还有孙权、鲁肃的索取荆州究竟仅仅是荆州?还是“荆州江南诸郡”?都是一笔糊涂账。


    索取荆州是否有多次?也难下结论。《鲁肃传》谓“备定益州,权求长沙、零陵、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这很耐人寻味,益州初定,还没有把有关人事、法制一一到位,就赶回了公安。可见刘备是不愿意归还三郡的。但是,不还缺少理由,难以措词,于是站在背后指挥,派关羽出面。于情于理,都不妥当。关羽接到这样的使命,身为臣僚,只能服从,又何况刘备与他“恩若兄弟”呢?


    这次谈判双方都剑拔弩张,《鲁肃传》颇为形象化做了实录:


    肃往益阳,与羽相距。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所记录的内容非常丰富,谈判为鲁肃主动发起,关羽应邀前往。为营造比较平静的气氛,双方的军队都没有进入会场周围。作为高级将领,贴身保卫人员也很少很少,鲁肃与关羽则随身有武器。


    站在孙权的立场,鲁肃说的话当然站得住。关羽要作正面的回答,予以拒绝,即使口才极好,也有难度。“坐有一人”的从旁插嘴,那是撇开事实不谈,强调“惟德所在”,也就是“惟有德者居之”,不仅回绝了对方的要求,而且把东吴孙权定位于“缺德者”了。鲁肃的激怒是必然的。


    关羽的反应掌握了分寸,“操刀起”,说明他也相当激动了。但他并没有否定“坐有一人”所持的论点,并没有因此而向鲁肃表示歉意,仅仅指责“坐有一人”按身份不应该,也不配谈“国家事”而已。对鲁肃而言,他难以下台,可能更为不愉快了。


    据《鲁肃传》原文,他索取者为 “长沙、零陵、桂”三郡,少了当年刘备所借之武陵,当然也没有出现“荆州”字样。造成了相当费解的疑窦。查考历史地理,荆州有广、狭二义,广义之荆州,为《禹贡》所谓天下分为九州之一。汉武帝设置十三州,每州任命刺史以治理之。当时共分十三州,荆州为其中之一。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湖南、湖北两省以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分,面积颇广。“长沙、零陵、桂”三郡,则是其中一部分。


    所以刘备当年的借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可以说是“借荆州”,后来归还“长沙、零陵、桂”三郡,也可以说是“还荆州”,但都不是荆州的全部。


    至于狭义的荆州,则是相当于现在荆门市的规模,小得多了,刘备最早借以栖身的公安(原名油江口)也属于当时狭义的荆州。


    《单刀会》的戏说


    元代系蒙古族入主中原而建立的皇朝,将老百姓分成四类:一、蒙古人。二、色目人,即蒙古人、汉人以外诸民族,主要包括西亚地区迁来的回族人等。三、北人,黄河流域的汉族人。四、南人,曾坚决抵抗元军南侵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汉人。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均完全不同,因此民族矛盾日趋尖锐。


    关汉卿为着名杂剧作家,他所作杂剧甚多,题材也较广泛,所作《关大王单刀会》,一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就是采用《三国志·鲁肃传》中这一部分作为题材,用以宣泄他对统治阶级的不满,曲折地抒发民族思想。所以曲文中出现了“汉家节”等字样。


    关汉卿并没有完全依照《鲁肃传》所提供的细节,甚至对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大环境也没有给予太多的注意,大刀阔斧地把情节予以简化,对历史人物关羽、鲁肃的原型也有了改动,并予以较多的艺术加工,使之成为生动活泼的典型人物。


    关羽原型已经非常英勇善战,《单刀会》虽不交战,氛围却比战场更为惊心动魄,全剧歌颂关羽忠于“汉”而不惜身赴虎狼穴的大丈夫气概。把智谋过人深得众望,为孙权所信赖的鲁肃写成胆小如鼠而又处处被动的庸人。剧本文字优美,唱辞更豪迈奔放,关羽显得风流儒雅,形象十分高大。


    很可能在那个年代,《单刀会》正好满足了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在民族思想的抒发上有共同点。再说文学价值、音乐效果也都超过一般杂剧作品,所以问世之后,影响巨大。到了明代、清代,其中《训子》《刀会》依旧盛行不衰,成了经典。


    正因为关汉卿的《单刀会》把荆州处理为狭义的荆州,亦即今湖北省的荆州市了,而根本没有提武陵、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或四郡,观众不是历史学者,不可能因欣赏《单刀会》而去考证荆州地名的演变,所以也把《单刀会》的故事认作信史了,因此对关羽更多了一分敬仰之情。


    当代戏剧家都辩证地理解艺术真实并不等同于历史真实这一理论问题,所以也没有对《单刀会》的历史依据作苛刻的要求,而是高度肯定了《单刀会》的艺术成就。


    《单刀会》的故事情节虽与历史真实有出入,但此剧多年来的演出,影响比《三国志》的《鲁肃传》的记载深远,鲁肃索取荆州,关云长单刀赴会乃成为家喻户晓的美谈。


    荆州问题的解决


    《单刀会》是一部历史剧,是七百年前的历史剧,而且已经成为久演不衰的经典,当然不能因为其情节与事实有出入而轻易否定,也无法否定。另一方面,也不能因《单刀会》的流行而不去探求历史发展的进程,两者是并行不悖的。


    据《鲁肃传》,那次诸将军“单刀俱会”的结果是不欢而散,并未达成任何协议。而“会”于何年何月?甚不明确。接着有下文:


    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问题解决了。“会”上关羽未表态,可能刘备并未授权。而且如果刘备果有归还之意,他就不必从益州赶回公安。既然赶回公安,应该也可以亲赴鲁肃处表示归还之意,双方完全可以握手言好,进一步并力拒曹了。此次会上不欢而散,到“备遂割湘水为界”,中间经过了多少时间大可研究。再说,对于包括公安在内的那狭义的荆州的归属有无变动也不得而知。先后均未出现“荆州”二字也。以情理推测,未有变动。如此时已归东吴,后来就没有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事情发生了。


    据《先主传》“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是建安二十年(215)的事情,此时关羽的事业正方兴未艾,而且多年之后,才发生“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的事情,如果“荆州”早就“东属”,关羽在那五六年之间又驻防于何处呢?这也是令人困惑之事。我认为值得深入研究。


    附带要说明的是“单刀赴会”云云,一般均依据《三国志·鲁肃传》而来,但东吴人所着《吴书》有不同记载:“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乃鲁肃冒险赴关羽之约会,宾主正好互易其位。鲁肃指责刘备“私独饰情,愆德隳好”,指责关羽“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最后关羽“无以答”.后世一般认为《吴书》有东吴文人自我美化之嫌,不足信。《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则采用《吴书》,明末清初之钱谦益亦深信而不疑。总的来说,还只是少数人认可了《吴书》。


    刘备向东吴借荆州,鲁肃向关羽索还,被关羽拒绝。听起来,事情比较简单,实际上却相当复杂,姑且不论谁是谁非,其真相到现在为止仍旧很难完全弄清楚。


    这篇文章没有能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但是把问题的疑难之处尽可能提了出来,应该有助于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刘备诸葛亮为什么不援关羽攻樊城?
  • 究竟是谁害死了关羽
  • 关羽非荆州一把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