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强韧的种子不能在南非消失掉

时间:2016-03-24 08:01来源:大西北网-羊城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瓦尔特拉是南非南部的一个偏僻的农业小镇,镇上400多人,都是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他们以种植大量玉米和少量水稻为营生手段,但因为该地区高旱,产量不高,只能糊口养家而已。


    2006年,南非农业部决定改变瓦尔特拉水稻和玉米“低产”的现状,引进国外的转基因杂交技术,在该镇的上千亩玉米地和水稻田里对原先的玉米和水稻种子进行改良试验。


    一年之后,试验结果出来了,改良后的玉米和水稻获得了大丰收,产量均比之前提高一倍,农民的收入和镇上的财政收入也跟着提高了一倍。


    南非农业部非常高兴,要求农民在接下来的第二年、第三年继续播种新品种,结果依旧继续增产。


    然而,等推广到第四年时,农业部却遭到了空前的阻力---80%的瓦尔特拉农民不再愿意种植新品种了,而是要求种植以前的老品种。


    既能增产,又能增收,这样的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什么会遭到抵制?为弄清其中的缘由,农业部立即派出一个调研组前赴瓦尔特拉镇展开调查,寻找农民不愿种新品种的原因。


    在三天的走访问询中,调研组听到以下几种主要声音---


    小镇上60多岁的乌德拉老人说:“我们用祖上传下来的种子播种,对它们的属性了如指掌,知道它们有哪些优质的特性。这些古老的种子有着强韧的生命力,我们甚至很少用农药。新品种的确增加了产量,但是,我们却无法掌握它们的特性,它们的脆弱性更是让我们感到痛苦。比如,杂交的玉米,主干软绵绵的,大风一吹就瘫软倒地,逼得我们只能不断地建立挡风墙,几乎要累垮我们。还有,这些新品种抗虫害的能力很差,需要大量喷洒农药,虽然收成提高了,但投入成本也跟着提高了。”


    另一位在瓦尔特拉耕种了30年的赫苏泰愤慨地表示:“现在,我们吃下的大米和玉米再也不如以前那么纯天然了,我开始怀念之前那一碗碗散发着诱人香气以及可口无比的米饭和根根玉米棒。我的味蕾和肠胃不再有美妙和舒服的感觉了。”


    而上过几年学后回到老家务农的“农二代”吉菲斯,则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担忧。他说:“目前南非的土壤退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据媒体报道,到本世纪末,全球气候可能要再升高7C°左右,南非本来就是高旱缺水的地区,即便是温度只升高一点点,也将重创水稻和玉米。我无法相信,转基因改良后的脆弱品种,能跟得上这种变化。如果跟不上,则意味着我们的农田和山野里的农作物很难再开出花和结出果。届时,各种病虫也会大举侵入,收成必将每况愈下,甚至会导致全镇的人陷入饥饿的窘地。”


    吉菲斯继续陈诉:“事实上,我们祖辈留下的古老种子都是耐旱、耐盐、耐高温的,它们强盛的生命力远比转基因杂交的品种强,我们有义务保存和传承这些古老种子,保住其中的优秀基因,供我们的子孙使用。我们不能让它们不断地被‘转基因和杂交掉',这些强韧的种子不能从南非的田地和山野上消失!”


    农民们的讲述和担忧言之成理,调研组的人无以应对,只好承认推广新品种时的确欠缺周全的考虑。随后,南非农业部决定不再强制瓦尔特拉的农民播种转基因杂交后的新品种,允许他们继续使用祖辈传下的古老种子。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曼德拉最后的日子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