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了不少人,几乎都答不出,或者言之凿凿地说“当然是白骨精了!”应当说,悟空打杀的妖魔中,“知名度”最高的是白骨精。
50年前,有大人物看了六龄童演的《三打白骨精》,评价甚高,于是乎拍成电影,演遍全国。接着又有山东快书、快板书广为宣传。今年适逢“猴年”,可折腾坏了猴儿们,特别是高科技加大明星的电影《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惊世骇俗地创出了天价票房。现在,“白骨精”非但“打不死”,倒是在亿万年轻观众心里活啦!
其实,“白骨精”(尸魔)只不过是在《西游记》第27回才出场,打死后就再也没戏份了。在我心目中,印象最最深刻的倒是第二回里,悟空得道初回花果山后,第一个打杀的“混世魔王”,这个家伙很有说头儿:
第一,此魔王是孙悟空完全通过“自由思考、独立判断”后,在戴上“金箍”之前,为了花果山孩儿们不受侵犯地合理生存,所采取的正义果敢的自卫反击。而在此之后所有的斩妖除魔行动,皆是“菩萨导演”安排好的,目的是用“九九八十一难”来考验唐僧。
悟空戴上“金箍”,一是为了让他别“走穴出戏”,只要“出戏”,师傅就可念紧箍咒把他拉回来;二是为了考察唐僧不识妖魔真相而滥发慈悲之时,让早已识破并打杀妖魔的悟空一阵头痛,用悟空的痛苦、委屈来唤醒唐僧的新觉悟。所以此刻,悟空,应当是唐僧的师傅了。
第二,我从来不把《西游记》当成一部纯粹的神话小说来看。随着我人生阅历的增长,忽而已逾七旬!我觉得这部小说,正是人间许多道理和无穷世相的展现,通过种种“子不语”的“怪力乱神”热闹演出了一百回。“浅看者观热闹,深探者看道道”,毕竟空讲“道道”大众不爱听,通过“热闹”可以家喻户晓。
那悟空“从猴变人”,又“由人变神”,返回世间,其觉悟到的第一次实践,是救助本来自由自在正常生活的“孩儿们”.他发现破坏这种正常生活的正是“混世魔王”,必率先除之,而后才可能恢复世间生活的常态。
第三,我很赞赏孙悟空的这第一次思想判断和成功实践。因为我发现,咱们这个世界上,本来应当正常的生存状态,被混世之流搅乱了。
何为“混世”?定义是,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把自己摆错了位,效果是损众利己,制造混乱。例如,一个完全可以当画家和建筑家的希特勒,偏要干政治,于是发动了世界大战,让无数生灵涂炭!此为“巨号混世魔王”,幸而此类为数不多,真正多的是大号、中号,特别是小号的“混世魔”,代不乏之,手段亦与时俱变,变幻莫测。
这“大号、中号”的混世魔,每每现于国内外,我这等一介书生绝无直接体验的机会。只有小号的,可称为“混世魔虫”的“类人生物”,却常混在我们身边。书画界的“混世虫”尤其善巧多占名位,渗入院校,混迹官场,搅乱市场。
法国人杜尚于1917年在一个尿池子上签字,将之命名为《泉》,此作被“理论家”大肆吹捧为“新艺术观念”的楷模,让学生抄袭、领会;技巧平平的水墨画者,被一“国学大师”题评为“中国画领袖”;美术院校领导被“理论家”捧为有“雄才大略”的人……真乃是“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也!我诚惶诚恐:“凡可以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足以力挽狂澜,救黎民于水火者,方可谓之雄才大略。”若真有这等人才,蜷居区区一院之长,岂不是“电线杆子削牙签儿--大材小用”了吗?
例子太多,不胜枚举。要想多了解如今的“混世魔”、“混世虫”,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踏踏实实做个普通人,这样就可以在民众中得到真信息与真见解。我记得少年时读过的毛主席教导:“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适逢猴年,重温《西游记》,点出一个悟空老故事,应有新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