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可持续吃”的就是好食堂

时间:2016-12-19 10:02来源:大西北网-北京晚报 作者:张丽 点击: 载入中...

 

    这两天,很多媒体都关注到了江苏省泗阳县政府食堂对外开放这件事。据13日现代快报报道,这个食堂从2015年建好后就对外开放,来就餐的农民工每天都有。农民工们各自端着盘子,跟县里的机关干部们一起排队打饭,然后与干部们坐在一起用餐的场景已经成为常态。据了解,去年泗阳县政府新食堂建好后,就明确要把县政府食堂办成一个亲民开放的食堂。目前看来,确实做到了。而看到这条新闻的人们,无论是不是生活在泗阳县,恐怕都希望这样的好事能够保持下去,最好能发扬光大。


    说起来,机关食堂向社会公众开放并非新鲜事。早在2011年,云南昆明市级机关食堂就已经对社会开放。当时还曾经因为来吃饭的人太多,导致大排长龙。后来,2014年9月,四川在全省推进机关后勤服务、公务用车、公务接待服务等工作的社会化改革。相应地,省委机关食堂也就开放给了普通群众。这些年,也陆续有很多中央在京机关单位开放了食堂,方便附近群众就餐。而且,除了方便,机关食堂一般都在食品卫生上较有保障,就餐者不必担心吃到地沟油和不明所以的各种违法添加剂。当然,如果食堂的大师傅或者白案师傅有好手艺,大锅菜和主食做得花样翻新,那就更好了。


    于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食堂饭菜一般都走低价路线,比如泗阳县政府食堂,9元就可以管饱。而在2014年的报道中,四川省委机关食堂也是12元钱就可以吃到三荤两素、有饭有汤。更有一些享有充裕补贴的食堂,几元钱就可以吃到丰富的自助餐,不仅中西菜式兼有,还能随便取用水果和奶制品。但是,当食堂向大众开放以后,要仍旧保持着物美价廉的本色,就必须继续享受补贴政策,否则哪个经营者都吃不消。但长此以往,吃的人越多补贴也就水涨船高,届时还能不能撑住呢?恐怕这个问题横亘在很多习惯了食堂便利的人心中。其实,这正是考验后勤管理社会化水平的时候。怎样在为公众服务和市场规律中找到平衡点,还需要经营者们因地制宜,做出符合本地社会、经济以及人文环境的选择。比如福建三明市,在2014年福建日报的一篇报道中,该市政府机关服务中心的周主任谈到:“市政府食堂从1980年机关自主经营开始,就对市民开放,到2000年,由机关服务中心接管,至今仍对外开放。”据介绍,三明市政府食堂的价格、用餐标准,机关内部人员和市民均为统一标准,没有领导包厢等差别对待。同样的,三明市林业局食堂也对外开放,价格、用餐标准内外统一。三明市的经验也许无法生搬硬套到另一个城市,但坚持后勤社会化、坚持机关开放服务设施的方向是值得借鉴的。


    曾经,很多机关大院都被高墙圈起,后来纷纷改墙为篱,“还绿于民”.推而广之,其实不光是食堂,机关单位的停车位、厕所乃至运动场地都可以经过评估,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归根到底,开放什么都是形式,最要紧的还是应该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和人民公仆的自我定位。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