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将在东城、西城、朝阳等7个区的社区医院试点建立中医治未病指导室,为慢性病患者、老人、小孩等重点人群提供中医养生操法、食疗推广、中医心理调节等药物和非药物疗法,以普及中医养生保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据谓"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也就是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体现中医未病先防的思想。据报道,2017年北京市中医局实施的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遴选10万名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治未病"服务的范围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失眠、肥胖等。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而近些年来,关于如何发展中医药事业,在医药界和民间都有多种争论。北京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北京将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有了政府的支持,中医药发展就有了更大的空间。
现在,把"治未病"纳入社区医院,一方面可以丰富社区医院的工作内容,为百姓带来方便,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中医药发展、让中医药在百姓的健康生活中发挥作用提供舞台。
那么,眼下的重点是,具体将如何开展推广治未病服务?
据报道,北京将在有条件的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治未病的指导室。指导室将配专门的团队,包括中医大夫、咨询员和调理员等,并建立规范、实施岗位管理。开展的服务既包括药物手段,也包括非药物疗法。此外,还涉及中医养生操法、食疗方子的推广,以及中医心理调节等。
此外,除了治未病以外,北京还开展了中医药健康养老试点工作,围绕设置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专区,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联合体,打造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圈。深入开展薪火传承"3+3"工程,首次开展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建设工作等。
这些都是政府层面帮助中医药在百姓中间推广所做出的努力,而这一项目究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否能真正让百姓依赖中医,正所谓"不看广告看疗效".这就需要社区医院提供的"治未病"服务能够真正让百姓看到效果。
诸如高血压、肥胖等病症,往往都非常顽固,仅依靠短期的西药治疗难以"祛根儿",看中医,以前往往是患者无奈之下的选择,如果"治未病"服务真正发展起来,这些患者能够在家门口通过与中医的配合解决困扰自身多年的老毛病,他们会更依赖中医,"治未病"也会成为社区医院的招牌项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医院的"看病难"之苦。
此外,很多社区医院都存在药品不全的情况,现在中医"治未病"服务,对于药品的要求就更高,社区医院需要储备治疗高血压、肥胖等病症的中药,让需要长期治疗的社区居民在社区里就能把寻医、问药的问题一并解决。
现在,发展的机会已经摆在中医药行业面前,抓住机会,遴选真正有才能的中医医生扎根社区,传统的"国粹"才能真正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