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园内的日晷,这个暑假“遭了殃”,而且还是遭殃不止。据报道,日前清华大学的标志性景观日晷遭游客刻画破坏引发热议。虽然日晷上刻画的痕迹已经被修复清除,但游客的不文明现象依旧存在--几名小朋友在合影时手用力掰住了日晷的指针,还有小朋友顺势攀上了日晷拍照。尽管草坪上有多块标识牌明确提醒“爱护草坪,请勿踏入”,可并不能阻挡游客的热情。靠近日晷处的一块长约30米、宽约2米的草坪已经直接被踩秃,露出泥土,与北侧生机勃勃的翠绿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也许有人会说,清华的日晷并非法定文物,而且此次被人刻画的日晷是复制品,但是,作为清华大学的象征,作为百多年校史的重要见证,日晷显然意义非凡。也许有人还会说,再非凡也是清华大学的事,跟我们有什么相关,但是,去清华游览,到二校门感受高等学府荣耀的,难道不都是对其心存敬仰的人吗?恰如本报报道中,一位清华保安的气愤之语--你们这是来感受名校的还是来破坏名校的!你愿意让孩子未来的母校被这样破坏吗!
没错,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名校,既是国人教育子女的标杆,也在某种程度上是每位国人的骄傲。就以捐赠日晷的清华1920届校友为例,其中着名的经济学家陈岱孙、化学家曾昭抡、陈可忠、萨本铁、赵学海,植物学家张景钺、政治学家萧公权等,随便提出哪一个,人品学问都令人佩服。但是,怎样把普通人对学问大家的敬佩,扩展到他们捐赠的日晷上,扩展到对清华大学校园的爱护上,延伸到对所有历史文化遗迹的自觉保护上,还是需要方方面面动一番脑筋的,而非仅仅简单地发现一起、曝光一起,然后指责游客没素质,舆论讨伐一阵子,过一段时间后换个地方把上述过程原样再来一遍。
现在很多国人出国也会去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哈佛等名校参观。这些学校甚至都没有围墙,但国人都还挺守规矩,不让进的地方不会硬闯、不让碰的也没有非要去摸一把才过瘾。为什么别人的名校能有那个气场“镇住”不文明行为?清华、北大们到底该怎么挖掘自己“高大上”的一面,让游客真正从内心对其高山仰止?相信名校中的聪明人会想出比单纯安装护栏和刻字罚款更好的主意。
其实,除了清华、北大这样的校园,北京还有长城、天坛、名人故居等数不清的文化设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集中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清华北大的“文化人”们,是时候该拿出自己的章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