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虽然已经快到立冬节气,但每天到香山观赏红叶的人仍络绎不绝。北京香山与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和长沙岳麓山并称为中国四大观赏红叶胜地。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红叶就已成为古人赏秋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很多文人墨客所写的“吟秋”诗中有不少都提到红叶,如《全唐诗》中包含“红叶”的诗文有145首,《全宋词》中有103阙,可谓“凡吟秋乃及红叶黄花(菊花)者,十常有六七”.李白、白居易、王维、韩愈、杜牧、李煜、苏轼、晏几道等文学大家均有红叶诗词流传于世,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更成为历代吟诵红叶诗中的经典名句。那么,到香山赏红叶始于何时?在香山观赏红叶的最佳位置在哪儿?
金代时香山红叶已成景观
最早为香山红叶吟诗赋词的是金代诗人周昂
红叶作为香山最具特色的景观风物,迄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早在金元时期,红叶已成京西秋日景观,到明清时期,到香山观赏红叶更成为文人雅士的一大乐事,民国时期还出现了“七分秋色在香山”的说法。最早为香山红叶吟诗赋词的是金代诗人周昂。周昂字德卿,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曾任良乡县令、监察御史。闲暇时,他颇好游历山水和四时景观。金大定年间(公元1161年至1189年)的一个秋天,周昂与友人寻游香山,时值满山秋叶层林尽染,遂即兴赋《香山》诗:“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野水趁人如有约,长松阅世不知年。千篇未暇偿诗债,一饭聊从结净缘。欲问安心心已了,手书谁识是生前。”
到了元代,吟诵并赞美香山红叶的诗也有不少。元延佑二年(1315年),进士欧阳玄观赏香山红叶后,在《渔家傲》中对当时赏红叶的盛况这样描述:“九月都城秋日亢,马头白露迎朝爽,曾向西山观苍莽,川原广,千林红叶同春赏,一本黄花金十镪,富家菊谱签银榜,龙虎台前驼鼓响,擎仙掌,千官瓜果迎銮仗。”当时不仅文人雅士热衷于秋日到香山观赏红叶,就连元世祖忽必烈、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元惠宗妥懽帖睦尔都曾到香山观赏过红叶。
明代时观赏香山红叶更成时尚,“每至严霜日,都人结伴西行,于西山观红叶,暮时居于山寺、邨间,趣而乐之。”明代诗人谢榛赋《香山寺》诗曰:“曾识京西路,名山帝梵家。殿凭千顶树,地矗半天霞。”明代御史黄耳鼎笔下的香山红叶是另一番意境:“尘里西山约,经旬得共看。远林红漠漠,平楚绿漫漫。”曾任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的朱国祚所作的《秋入香山》诗则有“置身着色屏风里,梨叶新红柿子黄。”之句。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着名“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对香山红叶极尽赞美之词:“真人天眼自超伦,翠色香山此语真。”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黄汝亨为观赏香山红叶,还曾夜宿碧云寺三日,写下了“石径余清霭,秋高林未稀。孤亭霜叶下,半榻暮云归。”明末文人王应翼在《水源看红叶》一诗中,则描写了他在香山樱桃沟水源头一带观赏到的红叶美景:“霜受有深浅,果叶亦异姿。浓淡入遥空,薄霞生余枝。微照何能及,爱此山风吹。鳞鳞红相触,自然有参差。”
乾隆皇帝曾奉母亲崇庆皇太后在玉华岫观赏红叶
两次在静宜园办“三班九老会”御制“红叶”赐“三班九老”
到了清代,香山这块风水宝地更受青睐,康熙皇帝在前朝旧行宫基础上建成“香山行宫”.乾隆皇帝即位后又于乾隆十年(1745年)加以扩建,建成大大小小的园林景观八十余处,其中钦题并赋诗的景观有二十八处,即享誉京城的“静宜园二十八景”,“绚秋林”为其中之一。据传“二十八景”原本没有“绚秋林”,后来为观赏香山秋色而特设此景。
“绚秋林”位于今香山公园雨香馆东侧,因这一带林木丰茂,树种繁多,每到秋深霜浓之时,丹黄朱翠,幻色炫彩,故名。这里最初为一座重檐方亭,平面呈十字状,乾隆皇帝多次在此观赏红叶,并写有十余首御制诗:“稀微红叶余霜色”、“绿叶看输红叶多”、“淡绿深红迷目色”、“面面晴峦展画屏”、“飘绿霏红都过了,是真天女散花时”……描绘了香山红叶从最初变红直至全盛等不同时期的景致。据传有一年深秋时节,乾隆皇帝为观赏香山红叶特驻跸静宜园多日,把观赏红叶的好地方都寻游了一遍。他越看越觉得今年的红叶非同往年,于是特请母亲崇庆皇太后到香山观赏红叶。他侍奉母后先在玉华岫远观满山红叶,又陪母亲到“绚秋林”近赏红叶,随后写下《重阳日奉皇太后香山登高》一诗。乾隆皇帝还曾为恭迎母亲崇庆皇太后七旬、八旬寿辰,先后两次在香山举办规模盛大的生日庆典“三班九老会”,即选出70岁以上的亲王及在任文职9人、70岁以上的在朝武职九人、70岁以上已休致仕9人,共计27人,各成一班,合称“三班九老”,统称一会。每次举办“三班九老会”时,乾隆皇帝都要向每位老人赠送两片精美的红叶。这份特殊的礼物是他在前一年霜重叶红时节亲自到香山上精挑细选,经过风干、压平、蜡封,然后放在一个明黄色的精美锦盒中,系上黄绫子,盒上印有“御赐”和“福寿康宁”等字样,收到红叶的“三班九老”一个个受宠若惊。
香山黄栌已达10万余株
玉华岫森玉笏香雾窟香炉峰
都是最佳赏秋之处
香山红叶种类繁多,主要有8个科涉及14个树种,共14万余株。黄栌是香山红叶的主要树种,共10万余株。据史籍记载,清乾隆年间以前,香山红叶以五角枫、三角枫等彩叶植物居多。《旧京琐记》描述:“秋色霜重时,京人多赴香山赏叶,采枫而归。”《北京花事特刊》记载:“枫叶高硕,似白杨。叶圆而作歧,有三角而香,霜叶丹色。”此后大量种植黄栌,霜秋时节,树叶由绿逐渐变成浅绛、金黄,最后嫣红一片。“满山红叶如烧,返映于夕照间,光彩四射,如幻春红,及视足下,又如立锦霞中。”
香山红叶其实并不是枫叶,真正形成香山大面积红叶林的是黄栌,又称黄道栌,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多枝而冠圆形,叶片呈卵状,最大树龄可达120余年。香山红叶因气候变换而次第呈红色。十月下旬先是三五株迫不及待地抢先“红”出来,算是拉开秋的序幕;待霜降过后,便是漫山遍岭一片片红霞层林尽染,这是高潮,也是香山红叶最美的时候。
观赏香山红叶有十处最佳观赏点,即玉华岫、看云起、森玉笏、双清、蟾蜍峰、静翠湖、香炉峰、香雾窟、和顺门、驯鹿坡。玉华岫位于香山的半山腰,原为明代玉华寺,为全园的中心,是观赏香山红叶的首选之地。每当深秋霜重,凭栏南眺,苍松翠柏簇集山腰,黄栌布满山峦,金黄的野桑和栾树点缀在松柏与红叶之间,秀美的阆风亭镶嵌在绚烂的秋色中,乾隆皇帝曾于玉华寺赏秋时作有“远皴红将近黛,次第入纱疏”的诗句。森玉笏在香山寺西北方向,是一个巨大的悬崖峭壁。乾隆皇帝看它像朝臣手中的笏板,故赐此名。峭崖之巅有一座八角风景亭,由此极目远眺,远山近坡,鲜红、桃红、艳红、酱红,层次分明,瑟瑟秋风中,似红霞排山倒海而来,又有松柏点缀其间,红绿相间,瑰奇绚丽。静翠湖位于勤政殿南侧,前身为乾隆年间“带水屏山”之景区,三面环山,环境幽雅,由此仰望,高坡上苍松翠柏把如火如荼的红叶映衬得格外美丽,形成西现乔松、南纳红叶、东接远岫、北映翠柏的壮丽美景。香炉峰是香山的最高峰,海拔575米,在此可俯瞰整个香山,尽赏金秋之景象,千林披霞,万木似锦,映山横岭,无比壮观,带给人一种“将谓最高处,更有无穷境”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