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堡—— 一峰独秀耸千秋
祁山堡位于礼县城东祁山乡以西,西汉水北岸,距离县城23公里,曾经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的营垒。祁山堡为宽阔平川上突起的一座石质孤峰,高数十丈,四面绝壁,如斧劈刀削,远看像平川上的一只大船,近看像一只匍匐的乌龟。祁山堡南面有暗道直通西汉水河畔,战时是堡内到山下取水的唯一通道。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水经注》《读史方舆纪要》等均有记载,古今地貌大体一致。西南面有门可入城堡,山下有城垛式单孔门洞,嵌匾“祁山堡”, 堡门有楹联:“隆中一对鼎足三分天下事瞭如指掌;前后二表祁山六出老臣心惊泣鬼神。”穿过门洞,沿一条小径蜿蜒而上,就登上山顶一座2000余平方米的平台,一片苍柏掩映之中,静列着一座有前后三院的庙宇,大门是朱红色三门木牌坊,悬匾“祁山武侯祠”。正殿殿门悬匾“名垂宇宙”,门柱楹联:“祁山诸葛列地营六出三分鼎;铁笼姜维开天阵一箭千古雄。”寝宫门悬匾“伯仲伊吕”,门联:“三顾运筹天下计;六出报效老臣心。”内塑诸葛亮贴金泥塑坐像,羽扇纶巾,仪态自若。正殿后,中殿为关公祠,后殿为起佛殿。
祁山堡北面有诸葛亮大军九寨古垒,相传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在此扎下九个营寨,排为一个长蛇阵。祁山堡南面一片柏树林中,有诸葛亮指挥所的“观阵堡”,现仍存三棵枝繁叶茂的古柏,传说为诸葛亮所种,故称“孔明柏”。堡南还有诸葛亮集驯战马的圈马沟和他试马的上马石。祁山堡西面有诸葛亮陈兵操练的堡城“石营”。祁山堡东面有通往卤城的卧龙桥,由卤城可到诸葛亮设计射杀魏将张郃的木门道,再远,还有诸葛亮智收姜维的“天水关”。
武侯祠——长祀地神护稼穑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祁山堡为东汉末年人工夯筑,为控扼南来东去的军事要塞,三国时期祁山为蜀魏相争的重要战场。《开山图》赞誉祁山堡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俊”。南北朝时期武侯祠始建于祁山堡山脚下,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礼县知县李瑁将武侯祠与戏楼迁建于祁山堡内。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巡按陕西、甘肃监察御史何承都经祁山重修武侯祠及戏楼。 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初四为庙会,唱大戏四天四夜。每逢农历七月二十三诸葛亮诞辰,民间则举行盛大庙会,杀猪宰羊,祭祀活动十分隆重。祁山一带,每一村镇盖起新戏台,先要打台,诸葛神作为“方神”,从祁山堡武侯祠接神时,其牌位由长者双手供奉,唢呐引路一直将其请到神台,沿途百姓摆香案跪叩迎接。唱戏剧目通常有秦腔《六出祁山》《智收姜维》《木门道》《失街亭》《诸葛装神》《空城计》《陇上割麦》等,如果是求雨戏,则有《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正常的会戏有《秋风五丈原》《祭灵》《祭灯》《葫芦峪》《诸葛出师》《战北原》《伐魏》《出关斩将》等,因祁山武侯祠建有“关公祠”,所以,有些戏是忌讳演的,如《夜走麦城》《斩魏延》等。
传说民国十八年天大旱,百姓来武侯祠求雨。三天后,有一老者梦见诸葛亮手执羽扇托梦说:“在祠堡下挖出一芦根,斩断用瓶盛水即可下雨。”第二天,求雨的人果真挖出一节芦根,将滴下的多半瓶水放在诸葛神像前祈祷,忽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下了整整一个时辰,雨后天晴,人们发现只一方土地下了雨。文革中武侯祠遭到破坏,庙宇当粮仓。1972年新建祁山公社社址时,拆除戏楼。但庙宇基本得到保存。1980年以后,民间耆老多次组织乡民,对武侯祠尽心修葺。1987年祁山武侯祠被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出祁山——武侯勋业惊天下
诸葛亮北伐为何选择出祁山?最初伐魏时,魏延曾提议以五千精兵从子午道直袭长安。诸葛亮认为:“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祁山处在一个东西长百余里的河谷盆地,扼蜀陇交通的咽喉,东北可直逼盐官、天水关,西可绕道陇右与曹魏逐鹿中原,南可退守,故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出祁山之前,曹魏在祁山驻有重兵,若直取关中则将严重威胁汉中的安危。陈建荣在《祁山胜迹》一书中总结:一是祁山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因为祁山地扼蜀陇要冲,越过祁山到达陇山附近,就可切断魏国与陇上的联系,将魏国拒于陇山以东。还可伺机图谋关中,直捣长安。二是祁山一带有和戎的良好基础。西汉、东汉对氏羌实行敌视政策,氏羌不堪压迫多次反抗。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提出过善待氏羌“西和诸戎”的构想,出祁山可进一步争取氏羌,分化曹魏势力。三是出师祁山,有便于用兵的条件。地域辽阔有利于蜀军在较大范围内回旋,复杂地形地貌便于蜀军攻防设伏,粮食富足、水草丰茂便于蜀军就近筹措补给,缓和蜀道崎岖、远道运粮的困难。
祁山堡之行让我明白了两点:一祁山是一条山系的名称,它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而祁山堡与祁山不沾不连,是一座孤立山峰;二虽号称“六出祁山”,实际上诸葛亮一生中仅两次到过祁山堡,第一次是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亲率主力首次北伐,占领了祁山堡。但由于先锋马谡失街亭,情势急转直下,诸葛亮只得退还汉中。第二次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率军第五次北伐出祁山,祁山堡已被魏军重点把守,久攻不下,于是在堡周围安营扎寨。六月破上邽(今天水市西)。由于李严假传退兵旨令,诸葛亮在退保祁山途中射杀张郃于木门道。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晚年西线北伐战略行动的代称,充分展示了其雄才大略。至于最终的失败,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非诸葛亮一人之力所能为也。不过,“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却道出了明知结局而不放弃努力的无言悲壮。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