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并不知道,在以康复路、轻工市场闻名的西安东郊繁华闹市中,有一座巨大的古冢,它被一栋栋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包围。这座大冢的冢主究竟是谁,至今我们仍无法解开笼罩在其上的重重迷雾。
许多西安人对韩森寨、韩森路并不陌生,不过,说起位于韩森寨和韩森路旁的韩森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或许有些人听过这个名字,但对它到底是谁的墓冢却并不知晓。记者随意问了几名西安的80后,他们大多不知道“韩森冢”究竟是个“啥东西”,只有一人说出:“韩森冢是秦庄襄王墓。”人们对秦庄襄王可能比较陌生,但换一种说法就比较清楚了,他是秦始皇的父亲。
虽然韩森冢目前的正式称谓仍是“秦庄襄王墓”,不过,学术界对此并无定论。
站在冢上远眺可见终南山
韩森冢位于韩森路西段南面,金花北路东边,公园北路南端,长乐公园(老动物园)东墙外。
6月27日,记者来到韩森路,虽然之前做了些功课,然而仍然找不到通往韩森冢的路。韩森冢高出地面22米,而且处于一个高土台之上,可是站在街道上,还是无法透过林立的高楼窥到墓冢的身影。
韩森路在韩森冢南,街北的几个小区北面紧邻韩森冢,不过小区与大冢之间竖起了铁栅栏,无法通行。记者询问得知,从长乐公园的后门可通向大冢,于是绕行至金花北路,进入长乐公园后,一直向东走,走到公园的东门,便能看到铁门外一个小山般的大土包,一位正在公园锻炼的老人告诉记者,这就是韩森冢了。
韩森冢浑身披绿,紧挨着南边小区的住宅楼。这座墓冢在史册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甚至连墓主人是谁都无法确定,经过了几千年的风霜,其形质依然可辨,依然高大雄伟。
这座大冢建在一座小黄土原上,原顶开阔,荒草蔓延,除过几座废弃的平房外,原上没有什么建筑。几条小径在绿草丛中蜿蜒向前,通向原上的制高点——韩森冢。1956年,韩森冢作为“秦庄襄王墓”,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墓冢外延10米为文物保护区,外延100米成为建筑控制地带。
从地形上看,长乐公园处在这个大冢所在土原的西坡,而土原的其他三面,则被高高耸起的一栋栋钢筋水泥建筑所包围。不过,几十年或一百年前,这里当是西安东郊的一个高点。
尽管荒草丛生,可这里并不是没有人气,这块开阔地显然已经成为周围居民的“后花园”。常在这里散步的居民表示,如果能将长乐公园和韩森冢打通,或者把韩森冢也包含进公园里,不仅能方便附近的居民,也能美化大冢周围的环境。
公园的铁门外,记者遇到了住在附近的贺西成。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贺先生是黄河厂的子弟,他对韩森冢很有感情:“自打我会跑开始,就在大冢这里玩耍。”贺西成还记得,在他的童年时代,韩森冢周围都是农田,“玉米地一直种到大冢脚下。这地方就叫做韩森寨,大冢南边分别是寨子的一队、二队……共有7个队。冢北是建国后建设起来的几家工厂,昆仑、华山、秦川,还有陕汽和黄河。”贺西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儿时的夏天,在大冢上捉蛐蛐,“小时候大冢旁边还有一座民国时留下的碉堡,我们常在那地下刨子弹壳玩儿。”他指着墓冢的脚下说。
虽然在大冢旁生活了几十年,贺西成对韩森冢的主人究竟是谁仍然很迷惑:“小时候听大人说这里是韩信墓,后来又有说法是吕不韦墓,现在的石碑则刻着‘秦庄襄王墓’。”
贺西成所说的石碑在大冢的南坡下,如今已经倒在酸枣丛里,碑上的字迹也模糊不清,此碑当是新中国成立后所立。清代毕沅所立的石碑已不见踪迹。
站在韩森冢脚下,向东南远眺,白鹿原清晰可见。贺西成说:“儿时登上冢顶,远眺可见终南山。”
韩森冢应当是汉墓,不是秦墓
看过了韩森冢大墓,心中的疑云更重了:它的墓主人究竟是谁?
它是韩信墓吗?韩信墓在灞桥区新筑街办,汉亡后历代有人修葺其冢。而民间有关韩森冢是韩信墓的传说则没有历史依据,可能是将韩森,误传为韩信。
贺西成说他还听说过这里是吕不韦墓的说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学理先生,长期从事秦汉考古研究,参加并主持过秦始皇陵园秦俑坑、汉阳陵等遗址考古发掘,他认为吕不韦墓在今河南洛阳北邙山,不可能是这个韩森冢。
还有人说,墓主是秦代名医韩森,因其深受百姓爱戴才留下这座巨冢。而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墓葬的规格等级尤其严格。当时医生地位卑贱,绝不会为他建造封土基部东西长约55.5米,南北长约63米,高约22米,顶部是15米×15米见方(当代数据,古时应更大)的君王级巨冢。
而长期以来,流传最广的,则是韩森冢是秦始皇的父亲即秦庄襄王墓的说法,墓冢前的石碑也说明了这一点。对此,西安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黄伟表示,虽然现在一般仍称韩森冢为“秦庄襄王墓”,但是根据现有的依据,这里并不是秦庄襄王墓。清乾隆时,毕沅在陕西任职期间,在此立碑为“秦庄襄王墓”,后世因袭了这一说法,不过毕沅并没有经过太多考证,这一错误的说法一直沿用下来。真正的秦始皇父亲庄襄王墓,应在今临潼区的秦东陵。
王学理告诉记者,韩森冢未经发掘,从雄壮的外观上看,它属于秦汉陵墓流行的那种覆斗形。但是,纵观秦汉都城的城市布局,就不难发现它正处于汉长安城的陵墓设置范围之内,而属于秦陵的可能性就很小。
目前专家最认同的两种观点
韩森冢的墓主人除了以上说法外,还有两种猜想。学界认为最有可能是韩森冢冢主的有两个人,一位是汉武帝的孙子、汉宣帝的父亲、史皇孙刘进,另一位是汉元帝的儿子、汉哀帝父亲、定陶恭王刘康。
原西安市地名委员会顾问、地名专家葛慧老先生认为,韩森冢冢主是汉武帝孙刘进,而这座墓葬是其子汉宣帝为了悼念亡父所建的衣冠冢。
葛慧告诉记者,“韩森冢”就是由“皇孙冢”误读转音而来。刘进是汉武帝的孙子,其父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因其母是史良娣,故被称为史皇孙,刘进和夫人王翁须生有一子,就是后来的汉宣帝。说起韩森冢的来历,葛慧老先生讲述了一段历史上的冤案,汉武帝晚年时,太子刘据在“巫蛊之变”中被陷害,刘据和儿子刘进在逃亡途中被杀,刘进还在襁褓中的儿子随母亲王翁须入狱,这个婴儿在当时看守监狱的官员的保护下得以逃出,并在母亲的娘家长大成人。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汉宣帝。汉宣帝即位之初,将自己的父亲刘进追谥为“悼皇”,母亲为“悼后”,并重建墓冢,将父母安葬。
葛慧说:“由于汉宣帝的父亲刘进是在逃亡途中被杀,所以,宣帝继位后为父亲所建的墓冢,应该是一座衣冠冢。史册记载,汉宣帝将自己父亲的陵园提升为天子标准,这点也符合韩森冢的形制。”
韩森冢就是皇孙冢的说法,被许多人所接受。不过,这一观点也并不是无可辩驳的,王学理先生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王学理认为,根据文献所载,史皇孙刘进及王夫人的墓葬“悼园”,当在今北郊张家堡附近,而韩森冢很有可能是后来的汉哀帝即位后,为父亲刘康建造的义陵和用于祭祀的礼制建筑。刘康是汉元帝的儿子,少时受宠,长大后多有才艺,汉成帝即位后对刘康礼遇甚厚。然而刘康早逝,由其子刘欣继承定陶王位,后因汉成帝无子,便由刘欣继承皇位,是为汉哀帝。
刘康去世后被就地安葬在山东,其陵墓规模也很大。汉哀帝即位后为了能常常祭拜父亲,故在长安城郊修建了父亲的义陵。
以上两种观点各有道理,却也有疑点。在今西安北郊文景公园里有一墓冢,墓前立碑为史皇孙刘进的夫人王翁须之墓。如果韩森冢是皇孙冢,那么,为什么刘进和其夫人的墓冢相隔如此之远。王学理先生的史皇孙墓在张家堡一带的观点,倒是与王夫人墓的位置相吻合,那为何此处仅有一座王夫人墓而不见史皇孙墓呢?
对此,王学理表示,目前对于韩森冢冢主身份的各种观点,仅是推测,只能说哪种观点的可能性大,而不能下定论。
西安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黄伟告诉记者,对于韩森冢主人的身份,恐怕只有等到墓葬发掘出来以后,才能确定,不过,按照国家的规定,目前对于帝王级别的陵墓,不得主动进行发掘。现在所进行的考古发掘,多是配合基建进行的被动发掘。对于级别高、价值高的陵墓,比如秦始皇陵,现在不发掘就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