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能纵向地记忆城市的传衍,横向地展示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然而,随着岁月的车轮,又能有多少历史的建筑存留下来?
虽然从河北回陕西一天的路程很紧张,但当有人提议顺道去看下平遥时,一车的人都积极响应,不知是因为它的陌生而充满色彩,还是真顺路。
5月的季节本是一个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季节,可是在下高速到平遥的路途上,很难看到一丝绿色。光秃秃的山包,伴随着坑坑洼洼的二级公路,一辆辆奔向四面八方的煤车,撒下一路黄尘。好不容易走上了一条平展宽阔的公路,我知道离平遥不远了。
总算看到平遥了。那被2000多年岁月和战火纷争打磨的黑乎乎的城墙,在天宇间昭示着它的深邃。午后的太阳如一面镜子,将古朴、巍峨的古城照耀得异常威严、夺目。四周开阔的天地,让没有树木掩映的古城显得更加雄伟。整个古城为方形,周长6.4公里,高12米左右,城墙四周各有垛口3000个,敌楼72座,相传是孔子3000弟子、72贤人的象征。城区是由4大街、8小街、72条蛐蜒巷构成的街巷格局,呈现着龟甲上的八卦图案,经纬交织,主次清晰。作为中国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县城城墙,平遥给人以入骨的历史感和沧桑感。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
坐着电瓶车,我们穿过城门洞,进入平遥。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铺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街道呈十字形,店铺沿街而建,住宅位于小街巷内。衙署、坛庙、寺观等大型建筑,依照封建传统社制,“左祖右社”对称地安排在一定的地点,无不蕴涵着厚重的文化。街道并不是很宽阔,被脚步打磨光滑的青石路面写满了岁月的久远,两边是并肩接踵的明清式建筑,一律的灰色建筑平添了几分古典的神蕴,一如韶华尽逝的贵妇人,沧桑衰迈之余,风韵气质犹存。步入黄昏的街上,游人明显少了许多,悠悠古城,更加朴实祥和。
我们顺着一条街道慢慢而行。两边是店铺林立,灰色的墙、灰色的瓦,褐色的门窗, 配着大红灯笼,让人着迷。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透过半开的屋门、卸下的镶嵌式的门板以及推开的雕花窗户,可以窥探到店内昏暗光线下的各种物品。铺面后全是青砖灰瓦、密密匝匝的居民宅,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的四合院,布局严谨,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雕花装饰的门楼,精致考究的木雕、砖雕、石雕和梁枋彩画,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整座院落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
顺着街,漫无目的地走着,偶尔在两排房子中间看到一条巷子,那巷子很深,在拐弯处便没了尽头。两边是厚而结实的森严宅墙相接,地面是凹凸不平的石头街,窄窄的只能过辆黄包车。突然哐当一声响,一座紧闭的院门被拉开,走出了一位老妪,她佝偻着身子向巷子更深处走去。在她的身后,那扇门又紧闭上了,那门环随着撞击声响的散去在微颤着,划破了整条街的宁静。这让我这个天天穿梭在人群熙攘的省会城市的人,真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蓦然间,一种遥远而亲切的情感,一种怀旧的情怀,一种对艰难岁月的漫漫柔情,油然而生。
平遥古城内没有楼房,几乎清一色的青砖瓦房。里面很多的建筑都留有类似排水管的建筑,一律是外高内低。求的是水进自家,显的是“水比油贵”的历史。伴随着夜幕的开启和万家灯火的通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别了平遥。
在这座没有河水的古城里,在这个巍然站立了千百年的古城里,不论是厚重的历史还是文化,也无论是曾经的晋商还是今日的古典,都让人不由得心凝神聚。历史建筑能纵向地记忆城市的传衍,横向地展示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然而,随着岁月的车轮和功绩欲望的攀升,又能有多少历史的建筑存留下来其实,文脉就是城市最好名片,文物缺席了,城市虽然更新,但已千城一面,失去了个性,没有了灵魂。而平遥,虽说不上是富丽的皇宫和名胜,但在历经了千年之后,却能在繁华落尽处给我们留下静谧与沉思。它的灵魂就是传统文化的再现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