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花儿”歌手
1
起源:漫闻“花儿”断续长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猎人去深山老林打猎,途经一峡谷时,忽然看到一女子正在河畔喝水、唱歌:喝一口泉水润一(哈)嗓,放声唱,青山绿水的地方;揉一下眼睛了仔细望,好风光,人世间赛过天上……
猎人觉得非常动听,就悄悄躲在一旁学唱,情不自禁竟唱出了声音,女子发现有人偷听,便羞红了脸,转身就跑。猎人紧追不舍,但姑娘却不见了踪影,后听那歌声又从山顶传来,便赶忙上山寻找,但猎人到了山顶后,又觉得歌声在山下飞扬。几个来回,猎人始终没见到那女子的身影。回家后,猎人把遇见仙女的事给大伙说了一遍,并当众唱起了仙女的歌,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男女老幼很快就学会了这支优美动听的歌曲——这就是传说中“花儿”的起源。
“花儿”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历来众说纷纭;“花儿”诞生的很多传说,可以追溯到各个历史时期。根据目前研究,除了仙女传说外,还有孔子留下说、苏武留下说、道士留下说、孙悟空留下说四种说法。
清代著名陇右诗人吴镇在游宦南方时,所作《我忆临洮好》组诗第九首,就有“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的佳句,“花儿饶比兴”当是指“洮岷花儿”无疑,也说明了“花儿”的艺术特点。明代诗人高洪纵马过河湟,时闻花儿声起,他走马听“花”,留下了诗作《古鄯行吟》: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其中“漫闻花儿断续长”一句,是对“河湟花儿”所作的形象描述。
据此推想,“花儿”的诞生时间肯定还要早,最起码在明代中期或前期,而它的形成过程则更早一些,但到底早到什么时候,史书无明确记载。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孔子的学说和《诗经》,对“花儿”有一定的影响是可以肯定的。
时至今日,“花儿”广泛流行于西北地区,传唱于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裕固、蒙等九个民族中。“花儿”按照遍布地域、音乐特点和歌词格律的不同,分为“河煌花儿”、“洮岷花儿”、“六盘山花儿”。其中,“河煌花儿”普遍流传于甘、青、宁、新四省区,“六盘山花儿”流传于甘肃、宁夏交界处的六盘山地区,“洮岷花儿”为甘肃独有。
2
流变:“花儿”本是心里的话
追溯“花儿”史能够发现,20世纪初爆发的“五四”运动使其步入文化领域,此前却备受歧视。“五四”之后,我国著名的地理、地质学家袁复礼先生赴西北进行地质勘探时,曾听到许多人唱这种“极高亢的歌调”。北京大学的《歌谣周刊》第82号(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出版)上刊登有袁先生顺路搜集的30首花几(词),题目叫《甘肃的歌谣——“花儿”》,文章这样介绍:“话儿”(花儿)的散布很普遍,在东部平凉、固原,西北部凉州、甘州都听见过,此外,尚有西宁同河州商人,秦州、秦安的脚夫都会唱。
1942年,榆中人张亚雄1942年在重庆出版了《花儿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乔建中在2004年第三期《音乐研究》上撰文赞誉其“对于日后成为民俗学、音乐学界‘显学’的‘花儿’研究来说,是第一部内容丰富也有深度的专书,是现代花儿研究的第一块碑石”。1943年,著名音乐家王云阶记录发表了“花儿”曲谱《山丹花》,这是中国第一首“花儿”曲谱,这首“花儿”谱成曲后发表在《青海民国日报》《乐艺》音乐副刊上,避免了像《诗经》那样只记词不记曲、后人难以演唱的遗憾。 (责任编辑:鑫报)
- 上一篇:面对河州砖雕 谁来静守寂寞雕“时光”
- 下一篇:永靖白塔寺川“木匠之乡”的“掌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