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地貌
擀毡匠
获奖了
双语教学班
要真正了解一个民族,不深入下去,不和他们打成一片,不懂得他们的思想、不了解他们的语言、不懂得他们的历史、不了解他们的心理内涵,所谓的研究便是空谈。
东乡族学者马志勇先生在其《东乡族源》一书中这样写道:在研究东乡族时,有许多人、尤其是一些负责任的学者,努力将遗落在岁月尘埃中的珠贝,一粒一粒小心翼翼地挖掘出来,吹净上面的浮土,洗去附着的污垢,盛在盘子里,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一批东乡族学者和研究人员的迅速崛起,有关东乡族源的研究和考证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与此同时,一场关于“东乡族”更名为“撒尔塔族”的论争首先从学术界拉开了序幕。
撒尔塔人
据有关专家介绍,撒尔塔是梵文sarta,意思是指商人,撒尔塔”最早出现在15世纪作家阿里·希尔·纳瓦伊1441-1501年的著作中。突厥人最初使用这字形容定居的农民和波斯商人。
撒尔塔人是由突厥化的中亚土著粟特人、古花剌子模人和其他土著居民,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形成的。他们操突厥语,信奉伊斯兰教,经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人种上属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混合体。后来突厥人定居和中亚的突厥化,居住在绿洲的突厥人被称为撒尔塔,最后几乎中亚至西亚定居的人也被称为撒尔塔,花剌子模被称为撒尔塔兀勒。撒尔塔是指严重阿拉伯化与波斯化的突厥人,以及突厥化的塔吉克人。在中亚,有一种不成文的说法:“谁定居,谁就是撒尔塔”。
东乡族学者马志勇先生通过多方考证后认为:东乡族的形成是多种民族融合的结果。“撒尔塔人是东乡族形成的主要因素,东乡族是在这个基础上融合了回族、汉族、极少量的蒙古族和其他一些民族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据此,马志勇先生认为,“这样看来,东乡族是一个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民族”(《东乡族源》马志勇编著 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东乡”之憾
东乡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民族识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工作中采取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措施。东乡民族的识别工作是1950年完成的,也是我国第一批民族识别工作中被确认的少数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历代统治者不承认东乡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一般被称为“东乡回回”、“ 东乡人”,或直接混同于“回族”。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成立了东乡自治区,确立了东乡族的名称,这是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的伟大实践,东乡族人民从心底由衷地感激。
民族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东乡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特征。我国民族识别就是对那些在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的分布地域、语言、经济生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心理素质等族体特征进行广泛的调查,充分利用参照相关学科资料,并灵活运用斯大林关于现代民族定义的四个特征作综合的科学研究,来认定独立的民族。但是,近年来众多研究者认为,在民族称谓上称之为“东乡族” 这个名称,确实有点欠妥。
据有关专家考察,“东乡”二字最早出现在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清代在河州不设县的建制,而设立了相当于县的四个乡。河州知试装州王全臣废里甲改会社时,以河州为中心,分东、南、西、北四乡,河州以东称为“东乡”,遂有“东乡”二字。虽然“东乡”二字产生于清代前期,然而这个民族却产生于元末明初,距此己有300多年。以“东乡族”见称是解放初的事。
新中国成立后到1950年,中央组织有关专家和学者组成民族识别工作组,分赴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族识别工作,西北地区作为一块,在临夏设立了专门的民族识别工作组,最终把居住在东乡这块土地上的少数民族定名为东乡族。“这些专家和学者为西北地区的民族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当时民族识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加之东乡族有语言无文字,致使反映民族特征的记载和档案资料甚少,在民族识别过程中全面准确地反映民族特征具有较大困难,在东乡族命名中带有随意性,没有集中反映出独有的民族特征。”东乡县有关负责人这样说。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