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莲花山保护区建立之后,近三十年来保护区的每一代务林人从来就没有产生过“坐吃山空,坐等花开”的念头,而是坚持不懈地积极投身到各种基础建设工作之中。“保护区基础建设工作是颇有成效的,保护区的干部职工都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马书记接着说,“通过一代代务林人的传承接力,我们硬是把一个公路不通、手机没信号、没有自来水、点煤油灯,职工只能住木板屋的地方变成了通水泥路、通电、通手机信号、通网络、能喝上自来水、住标准间的地方,把一个吃饭后只能闲聊睡觉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可以看电视、上网、看风景的休闲胜地。”
为了加强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结合莲花山保护区实际,2006年6月1日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自此,保护区的各项保护和建设工作步入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走上了管理更为规范、更为科学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的信息,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保护区工作的艰辛。2010年,莲花山保护区将按照示范保护区建设目标任务,认真抓好示范保护区建设各项工作;将按照全省林业系统信息化建设要求,完成地理信息、保护区信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三大系统建设,力争在年内使地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为了加强管护力度,给4个基层站配备巡护车辆。完成《莲花山生态文化丛书》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着手做好编纂《莲花山志》前期准备工作。与此同时,根据保护区《二期工程初步设计》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二期建设工程,完成标准化站点和自然博物馆建设,为争取保护区三期工程实施创造条件。
精神文明建设同样是保护区的又一重点工作,2010年,保护区管理局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着眼点,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继续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要加快机关、基层站点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建设,丰富和活跃林区职工文化活动;并加快机关院落和基层管理站点绿化美化建设,积极改善保护区基础设施条件,努力创建素质优秀、作风优良、工作优质、环境优美的省级文明单位,促进各项建设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要做好社区共管共建,协调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关系,引导和带动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增加群众就业机会,促进社区经济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实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开发,一个必须直面的课题
林业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从中体现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在2009年9月召开的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确定了四个新的历史定位,即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这一对林业发展新的定位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握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长久以来,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的居民一直比较依赖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生活资料的获取,林木资源成为他们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天保工程实施后,如何能让区内及周边社区的居民在禁砍禁伐之后还能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就成为保护区管理局必须解决的发展性问题。通过调研论证及实验实践,通过一个时期的组织实施资源管理计划、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社区生产技能培训、生计替代和能源替代等示范活动,莲花山的社区共管共建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共赢共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社区群众成为资源管理的主体和资源保护的最大受益者,社区群众真正把保护区当作自己的家园和财源来爱护管理,促进了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保护区建设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