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间修建了镇西府城

时间:2014-01-02 13:15来源:新疆经济报 作者:许学诚 点击: 载入中...

巴里坤城

 

  镇西府城,就是现在的巴里坤汉城。这座城池是在雍正年间,由岳钟琪修建的,当时被叫做巴里坤城,后来到了乾隆时期,彻底平定了准噶尔,在东天山北坡一带设立行政府的时候,其府衙就设在巴里坤城里,这个府由乾隆御批钦定为镇西府,巴里坤城也就改名为镇西府城。镇西府下辖奇台和宜禾两县,其地域范围实际上就包括了现在乌鲁木齐到巴里坤的所有行政区域。宜禾县就是现在的巴里坤县,但其县衙就设在府城之内,因此也就只有镇西城,而没有宜禾城的说法。


  根据 《镇西厅乡土志》的记载,汉城的城墙高二丈,底宽二丈,顶宽一丈,长方形,周长一千四百八十二丈,合八里二分。有城垛三千六百个,炮台七座。四个城门都是庑殿双檐城楼。东门叫承恩,西门叫得胜,南门叫沛泽,北门叫拱极。城池虽然是依山而建,却并未受到山的走向影响,而是严格按照传统建城的要求,以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方向为准绳。城门在长方形城墙四边的正中间,而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直贯四个城门,因此东西一条街与南北一条街相互垂直,相互等分。城是正的,门是正的,街也是正的。从东西一条街而言,整个城区可分为南北两街,从南北一条街而言,整个城区可分为东西两街。东西一条街之北的房屋设计多是小巷小院,院子也是单进的,至多正屋后边带一个小小的后院。而上房只有三间,两厢的挂房也各是三间。据说,这样的格局是专门为当年绿营汉兵建造的家属院。而东西一条街之南的房屋设计,则多是三合套的大院子。这是专门为商家设计的住宅,不过这也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住宅,实际上就是“前店后坊”或者“前店后坊加住宅”或者“前店后宅加畜棚”的格局了。这里的“坊”是手工作坊,就是器具加工的铁匠作坊、木匠作坊、毡匠作坊、皮匠作坊和食品加工的油坊、醋坊、粉坊等。而城里人对于城区的划分还是以东西南北四街命名的。习惯上把南北一条街东西两部分,各自一分为二,在东的叫做东街,在西的叫做西街,下剩的以东西一条街划分为南街和北街。这是就居民区而言的,并没有涉及官署、庙宇等建筑。官署都是在东西一条街上,而庙宇则是大街上有,小巷里也有。这可能是建城初期,或者是整个清代的城建格局,到了民国时期,这种原有的格局就打破了,除了庙宇和官署还在,民房的军民划分已经不复存在。作为商业区的东街和北街繁荣依旧,作为军营和官署的南街和西街却冷落了许多,而且这里住进了许多自由职业者,这就有了“金东街,银北街,古董烂铁西南街”的说法。


  关于镇西汉城内部的建筑特点,前人没有留下记载,现在旧城格局彻底改变,无从观察概括,好在关于汉城内部建筑特征的俚语尚有流传,使得我们在研究其内部特征时可以借助这些俚语有所窥见。现在,能收集到的俚语有:“镇西城四角平,鼓楼修在街当中”、“天下衙门朝南开,镇西衙门朝北开”和“镇西庙宇冠全疆”等,这些俚语虽然简单明了,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富,展开来每一句就是一篇大文章。


  在新疆,现在遗留的古代城池,像镇西府城及其相邻的惠宁满城这样保留完整的尚不多见,因此,加之它在历史上作为军事基地的重要史实,被自治区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又被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进一步挖掘和彰显其历史经历和文化内涵,是使其荣誉称号更加光彩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雍正年间修建了镇西府城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