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重庆有书市一条街 善本藏书店后厢房

时间:2014-06-24 08:30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李晟 点击: 载入中...

民国重庆

 

民国重庆

 

  现在的民生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抗战时期,这里曾是重庆最繁华的书市一条街。


  当时,作为陪都的重庆图书出版业空前繁荣,登记在案的发行机构就有404家,加上未注册的共644家。出版社多,书店也就多,闻名全国的七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正中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世界书局、文通书局也全部迁入重庆,最集中的地方在民生路一带。


  70多年前的重庆民生路究竟什么样?市档案馆编研处主任唐润明给我们回忆了这条路的历史。


 

 

书店还能出版各式好书

 


  70多年前的民生路,街道的构造与现在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只是公路没有那么宽敞平整。就在这条主干道两旁的小街巷内,各式各样的书店却星罗棋布。


  当初的民生路一带究竟有多少书店书局呢?唐润明说,在这条数百米长的道路两侧街巷中,就有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中华书局、正中书局、大东书局、文通书局、世界书局、新生命书局、北新书局和儿童书局等数十家。


  而陪都时期的书店,与现在书店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它们不仅出售各式各样的好书,还能出版经过书店老板精心挑选的作品。


  那个时候的国内出版团体荟萃山城,图书业的繁荣景象令人惊讶。据统计,登记的发行机构有404家,加上未注册的共644家,出书籍8000余种、期刊近2000种。当时全国闻名的书馆、书局、书店,其总管理处都设在重庆,它们大多聚集在民生路一带。


 

 

解放后旧书店全部关闭

 


  其中,最吸引读者的就有《新华日报》门市部。门市部不仅卖报,也卖延安用毛边纸印刷的文学作品,这些图书引导着许多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而在当时的《新华书店》门市部旁边,从上海迁来的“新生命书局”和“儿童书局”也门庭若市。除此之外,如今“重庆宾馆”右侧斜对面,是重庆本地人开的两家书店,一家叫“北新书局”,最先发行新文艺书籍,如鲁迅的散文、郁达夫的小说,业务红火。


  另一家叫“重庆开明书店”,除为现代书局、上海杂志公司、良友图书杂志公司做代销外,也出售《现代》、《文学》等进步期刊。


  再往前行,可以看到“全记书店”的招牌,专门出售中华书局的书籍。接着是“拔提书店”,军事委员会办的,卖国民党的书。夹在中间的“生活书店”.该书店自行出版《全民抗战》、《世界知识》、《国民公论》、《文艺阵地》等期刊十余种,还编印丛书《救亡文丛》、《世界名着译丛》等,非常活跃。鲁祖庙街转角处是“世界书局”重庆分局。


  除了名声在外的各大书店书局之外,民生路上还有一些小书店杂散营业,大大小小的书店林立其间,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解放后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以“新华书店”为主体,旧书店全部关闭。


 

 

善本藏身书店后厢房

 


  与现在书店店门大敞不同,陪都时期的书店基本都是虚掩着房门,有的还垂着门帘,悄然无声。来书店买书的顾客们,也是轻手轻脚进门去,踱到书架边去淘书。


  各家书店的陈列大致相仿,门厅一带多为普通版本及畅销书,大路货,满足普通人的阅读需求。而线装书及善本书等珍贵的图书,绝对不会出现在书店的门厅之中,它们大多藏在较为隐秘的后厢房,而价格,也是顾客与店老板自行商议。


  和现在北滨路的图书批发市场内的书店一样,这些陪都时期的书店,也有大量的积压书籍和过刊供顾客们挑选,它们大多被放置在书店的中间地带。这些书刊定价低质量高,对淘书者非常具有吸引力。


  到民生路来的访书者,既有莘莘学子,也有皓首文人,还有一些年轻女士,大家俯首弓身,聚精会神期有所得,在一片祥和寂静中补充精神食粮。


  渝中区民生路现在已经看不到什么书店了。


 

 

生活书店除重庆外都被查封

 


  生活书店位于民族路冉家巷13号,书店老板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治家和出版家邹韬奋。


  抗日战争初期,生活书店总店从上海先后迁到武汉﹑重庆,这时已直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作迅速开展。生活书店在重庆、成都、桂林、西安、昆明等50多处设立了分店。还设立香港﹑新加坡两处海外分店。


  到了1941年皖南事变,国内分店除重庆书店外,全都被查封或被勒令停业。国民党政府甚至无理威胁要将该店并入他们官办的正中书局,当即遭到邹韬奋严词拒绝。


  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该店一方面坚持用“生活”名义出书,一方面另派干部设立文林﹑峨嵋﹑骆驼等出版社,出版书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总店迁回上海。1947年底又被迫迁到香港。


 

 

商务印书馆生产中心曾在重庆

 


  创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是我国现代出版的发祥地,是出版社中的最大牌,被誉为“工具书的王国”,“学术出版的重镇”,与北京大学一起,被并称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座。


  商务印书馆与重庆素有渊源,解放前,曾在重庆设立分馆。1937年八·一三事变,上海、香港先后沦陷,商务一度将编辑出版大部力量移至重庆,在重庆的这段时期,虽然条件困难艰苦,但是商务人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日出一书。


  1941年,香港遭到日军进攻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恰在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侥幸逃过了战火。他审时度势,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应急的措施。王云五首先以电报形式通告大后方各分馆,“因香港已陷于不可知之命运,自即日起通知将其(商务驻港办事处)撤销,而改设驻渝办事处,承总管理处之命,统辖所有后方馆、厂”.


  商务印书馆在1941年夏天即设立驻渝编审处,主持重庆地区收稿与工厂联系排版的工作。驻渝办事处即在此基础上组成。香港沦陷后,日寇疏散香港人口,商务驻港办事处的大部分人员先后来到重庆,商务印书馆在重庆重新组成了生产经营的中心。


  1942年3月,商务印书馆在遭难仅三个月之后,宣布继续出版新书。随后,又大量出版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着作,如钱穆的《国史大纲》、冯友兰的《新原人》、熊十力的《新唯识论》等,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了文化的制高点。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重庆酉阳发现疑似天然“岩画”
  • 重庆办抗战版画运动文献展 让市民重温英雄历史
  • 抗战时成都有4种警报:连续短声说明敌机已过龙泉山
  • 重庆村民嫌风水不好 给900米高悬崖刷绿漆
  • 重庆工地发现侏罗纪蛇颈龟化石
  • 日军为轰炸重庆部队颁发"奖状"被发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