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透露,敦煌莫高窟数字化进程中最珍贵的120多个A类洞窟将于今年底完全部成数字化采集,这些“数字敦煌”产品将通过新媒体等途径面世。
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文化发现”的敦煌石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但由于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等多种原因,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针对它不可逆转的消亡危机,敦煌研究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数字技术为莫高窟建数字档案。
前后历时一千年开凿的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数字化进程中莫高窟492个洞窟被分为A、B、C、D四个等级,依照洞窟“轻重缓急”的程度依次进行数字化处理。
莫高窟A级洞窟的数字化马上就要完成,然后再开始采集B级洞窟的信息。王旭东说,“这些洞窟做完后,一方面要保护,一方面还要利用,要让学者和社会大众传承它,必须要让大家用,保护的目的就是传承,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它,然后再利用其知识背景去研究它。”
“数字工程是莫高窟预防性保护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数字化处理以后就得到永久保存了。”王旭东表示,即使将来遭到地震等不可控的因素导致洞窟内的壁画彩塑被毁,加之有些壁画仍在慢慢退化,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但数字的东西会存在下去,这是最大的预防性保护的方式。
中新社记者梳理发现,“数字敦煌”的进程在近两年加速推进,并在全球各地陈展。一批莫高窟艺术精品正通过“数字展”、“网络体验”、“手机APP”等途径加速“动起来”,现代数字技术和古老石窟文物的“完美碰撞”令不少网友惊叹称奇。
“根据近两年来开发出的一些‘数字敦煌’产品来看,传播效果非常好。”王旭东表示,每年到敦煌来的游客是有限的,还有很多人来不了,而“数字敦煌”产品可以让全球更多民众欣赏到这处人类文化遗产。